32.8亿元项目签约+国家级检测中心揭牌 第三届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在重庆梁平举行

32.8亿元项目签约+国家级检测中心揭牌 第三届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在重庆梁平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28 09: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26日,第三届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在“西部预制菜之都”重庆梁平举行。当天开幕式上,8个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32.8亿元;具备国家级检测资质的梁平区检验检测中心同步揭牌。这场汇聚全国300余位政产学研代表的行业盛会,不仅明确了预制菜“科技赋能、健康升级”的发展方向,更以实打实的成果为梁平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1月25日,第三届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在“西部预制菜之都”重庆梁平开幕。邓蕊 摄

作为全国预制菜产业的年度重要风向标,本届大会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嘉宾阵容涵盖学界泰斗与行业巨头。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东北农业大学首席教授江连洲,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西南大学副校长范大明等专家学者,以及安琪酵母、海尔食联网等企业负责人齐聚梁平,围绕产业痛点与升级路径展开深度研讨。

“AI将重构饮食生态,推动食品工业4.0升级。”朱蓓薇在主旨演讲中抛出的观点引发行业共鸣。她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可打造第四代高品质中华膳食食品,构建“一键烹饪”供给新模式与精准营养管理方案,为预制菜产业突破同质化竞争提供新思路。海尔食联网CEO张瑜则直指产业变革关键:“预制菜正迈向‘健康化与数字化’双重升级,新质生产力将重塑产业价值链。”海尔食联网CEO张瑜认为,预制菜产业已来到产业变革的关键期,正迈向“健康化与数字化”的双重升级,需要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价值链。西南大学副校长范大明则从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角度出发,分享了高校在预制菜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还围绕传统技艺与食品科技结合、中式主食工业化、肉类预制菜冷链物流品质关键技术突破、植物基食品在预制菜产业中的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度研讨,为行业提能升级提供了多元思路。

(供图)

大会期间的签约环节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头戏”。在签约环节,梁平区与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梁平区食农产业加工体系战略合作协议,与重庆卤味产业联盟签署共建梁平区卤味产业发展体系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现场还与湖南菽香世家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省海洋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哈密市恒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总计8个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签约金额达32.8亿元,涵盖绿色即时腌制酱菜、豆制品生鲜、生态鳜鱼繁育及工业精加工、休闲食品供应链智慧云仓等多个领域。

(供图)

国家级检测平台的落地更让产业发展有了“质量护航”。本次大会揭牌的梁平区检验检测中心已通过CMA、CATL“双认证”,具备国家级检测资质与权威公信力。此外,大会还发布梁平休闲食品包装创新成果,渝美滋、奇爽等企业通过“政府+企业+设计机构”模式实现包装美学与功能升级,树立行业创新标杆。

(供图)

 

“全市‘33618’集群体系锚定航向,‘1+4+N’政策框架精准赋能,千亿级产业生态基金活水涌动,重庆食农产业正以蓬勃之势精彩绽放。”重庆市政府产业发展顾问、市食农工作专班日常负责人何勇表示,梁平的崛起是重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未来全市还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翼,以政策保障为基,让食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助推梁平食农产业再攀高峰。

梁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梁平作为西部预制菜产业的先行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协同,正持续构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夯实“西部预制菜之都”的发展根基。(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记者:谭英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