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回归面积超4500亩 重庆守护“植物界大熊猫”崖柏实现从濒危到重生

野外回归面积超4500亩 重庆守护“植物界大熊猫”崖柏实现从濒危到重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7 17: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崖柏资源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重庆市林业局与市开州区相关负责人系统介绍了崖柏从濒临灭绝到实现种群复苏、科学繁育与可持续利用的全过程,并针对未来的保护措施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罗瑞琛 摄

据了解,崖柏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曾因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重庆在大巴山区重新发现不足万株野生崖柏,由此拉开了系统性保护的序幕。

重庆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春华介绍,近年来重庆通过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督体系,为7000余株野生崖柏建立电子档案,并联合中国林科院建成全国首个崖柏资源数据库。2019年,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归林业局直管,形成“市级统筹、专业管护”的高效机制。

(供图)

在科研攻关方面,重庆创建了西南地区首个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科研平台,联合中国林科院、西南大学等机构,攻克规模化扦插繁育技术,将扦插生根率从不足20%提升至90%以上,年育苗能力达200万株。目前,崖柏野外回归面积从60亩扩大至4500亩,并在全国17个省区市设立52个迁地保护试验点,平均成活率超85%。

开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宏表示,崖柏保护不仅着眼于物种延续,更致力于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通过“群众出地+政府出苗+企业运营”等机制,崖柏已带动500余名村民参与管护育苗,实现劳务增收200余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此外,崖柏主题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碳汇经济路径也在积极探索中。杨宏强调,所有开发均基于人工驯化种群,严格保护原生种群,实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反哺”。

针对崖柏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半干旱地区的适应性栽培试验,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汪树祥指出,这是为崖柏建立“多重保险”,也为半干旱区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树种选择。重庆正携手中国林科院构建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推动形成可推广的栽培技术与生态修复方案。

开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廖雪林介绍了“三大机制”保障资金投入与规划落地:包括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及审计、纪检与社会监督结合的立体监管体系。未来五年计划总投资2.75亿元,推动崖柏保护与产业高质量融合。

开州区计划到2030年构建“一中心、两基地”发展格局,实现种植面积超20万亩、人工繁育超500万株,将崖柏打造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的“旗舰物种”,为全球濒危植物保护提供“开州方案”。

(供图)

目前,“崖柏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已荣获“全球生态修复与保护范例奖”。未来,重庆将继续凝聚政府、市场与公众力量,让崖柏真正“开枝散叶”,成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记者:谭英姿 实习生:罗瑞琛)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