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在万州开幕

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在万州开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05 13: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31日,中国“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万州启幕。本届活动以“才聚大三峡·赋能大产业·服务大发展”为主题,由万州携手渝东北9个区县联合打造,旨在搭建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现场达成系列引才成果与合作共识。

开幕式上同步释放多重人才利好——渝东北区县2026年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正式发布,171家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高校提供人才岗位418个,人才需求1056人;“筑梦大三峡·就在渝东北”暨“对口援库区·携手促就业”大型招聘会同步启动,200家来自对口支援省市、东西部协作地区等六大板块的企业提供1.31万余个岗位,其中研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高薪岗位2800余个,吸引1.38万余人次入场,3827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万州已连续举办两届重庆三峡人才节,签约人才项目122个,引进各类人才6000余名。”重庆市万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李庆介绍。自首届人才节举办以来,已有122个人才项目落地渝东北,6000余名各类人才扎根库区,区域GDP总量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速达5.8%。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表示,万州作为重庆市重要城市副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向开放门户,人才工作应当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在“产才精准对接”上走在前列、在“区域协同引才”上打造样板、在“人才生态优化”上加大力度。

“近年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渝东北三峡库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优化人才政策体系。”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静表示,接下来,该局将持续助力渝东北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产才融合”激活发展新引擎,聚焦“平台赋能”厚植育才新优势,聚焦“筑巢引凤”优化人才新生态。

人才节期间,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科技创新赋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三峡库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多项活动同期举行,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痛点与人才需求。合作签约环节同样成果丰硕:部分在渝高校与渝东北区县签署校地合作战略协议;京东集团与渝东北区县政府签署家政人力资源供应链合作框架协议;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与万州区政府和部分重点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开幕式上,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伦茨・克劳斯教授分享诺贝尔奖工作站建设情况。冉孟军 摄

据介绍,万州作为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肩负重要使命。近年来,以“万才荟万”人才行动为引领,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发力。截至目前,已有5740名研发人员在万州扎根,5200余名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发光发热。从2023年首届签约50个人才项目,到2024年第二届吸引7000多名学子参与,再到本届收到简历9000余份,三峡人才节已成为渝东北最具影响力的引才品牌。

“筑梦大三峡·就在渝东北”暨“对口援库区·携手促就业”大型人才招聘会现场。黄建桦 摄

据介绍,此次人才节的举办,标志着渝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从诺贝尔奖工作站的科研突破,到青年人才的培养成长,万州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环境,让“才聚大三峡·赋能大产业·服务大发展”的愿景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10月31日,三峡国际健康城三峡医学中心门诊试运行暨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启用仪式现场。邓蕊 摄

作为本次人才节的重磅配套活动,三峡国际健康城三峡医学中心门诊试运行暨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启用仪式同日举行,泛癌单细胞数据库、阿秒激光AI诊断技术等一批国际前沿成果惊艳亮相。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伦茨・克劳斯教授也在开幕式现场分享了诺贝尔奖工作站建设情况。

三峡国际健康城三峡医学中心。付作侨 摄

据了解,三峡医学中心位于万州高铁片区,是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的重大项目,定位为集医、教、研于一体、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项目总用地约252.77亩,总建筑面积约54.7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分两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辐射渝、鄂、川、陕23个区县,服务2300万人口的公共医疗救治需求。

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作为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专场活动,由中共万州区委、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开州区、梁平区、城口县等渝东北区县党委和政府协办。(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