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重庆市第二十七届菊花艺术展在南山植物园开幕,重庆市南岸区南山珊瑚实验小学校大队委的同学们走进这片花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植物王国,守护绿色未来”金秋赏菊主题班会活动,了解生物多样性,在菊香中感悟自然魅力,在实践中厚植生态理念。
供图
“这里的菊花好多!”“它们的枝丫上,都挂满了花骨朵!”23日上午,南岸区南山珊瑚实验小学校的“小植物探秘团”同学们踏入南山植物园,瞬间被菊展中形态各异的菊花与创意十足的菊花造型景观所吸引。
“这个‘蜂巢’好漂亮。”在南山植物园植物科普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一处写有“归巢”的菊花造型前。
供图
参与作品打造的西南大学学生代表介绍,作品以六棱木构叠合为巢,环抱一方归心之境,似游子重返巴渝热土,于菊丛深处寻踪溯源,触摸木质肌理感受温暖归依。徜徉其间,镭射窗口如时光万花筒,折射山城旧影新事,每一步都是与故土的沉浸对话。
走进造型里,仰首间,你可以看到曼陀罗风动装置悬枝轻旋,以傲骨之姿为故人指引归途,清音如诉,似将乡愁揉碎在风里。菊韵、木构、风铃交织成根脉与远行的对话——根植热土,心向万象,筑一座有形之巢,安放无尽乡情。
供图
“快看,这里有一本‘书’——《群芳谱》。”穿梭在菊花海洋中,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另一处菊花景观造型。
供图
植物科普老师介绍,《群芳谱》本为明代植物学家王象晋编撰,系我国古代植物百科全书,堪称植物文化之瑰宝。花境作品以古籍封面作为画框,非常有新意。
供图
行至菊花精品展区时,盛开的菊花迎风舞动,让同学们驻足惊叹。植物科普老师告诉同学们,菊花的分类中,按花瓣来分,有五类。如平瓣类、匙瓣类、管瓣类、桂瓣类,以及畸瓣类。其中,匙瓣类的舌状花为平瓣与管瓣之间的中间型,花冠基部连合部分比平瓣长,花瓣先端展开如匙称为“匙片”;管瓣类的舌状花呈管状伸展;桂瓣类的舌状花为平瓣或匙瓣或管瓣1-3轮。
供图
看完菊花后,同学们回到了设置在南山植物园里的课堂,在班会课左攀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通过画菊、品菊、论菊等,探寻到了菊花更多的秘密。
“我喜欢的这朵菊花,叶子是锯齿状,花瓣摸起来肉肉的。花瓣炸开,就像绽放的烟花,我给它取名字‘烟花肉肉’。”一名同学分享着自己在观赏菊花后,喜欢上的一株菊花,并将它用彩笔画了下来。
菊花泡水后,会是什么味道呢?“清香”“微苦”“甘甜”同学们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供图
为了让同学们能有更深地体验,老师端出了刚泡好的菊花。同学们先看了看颜色,再闻了闻,然后小口品尝后称:“闻着挺香,泡出来水的颜色有点淡黄,味道微苦到微甜,有股药味……”
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左攀老师称,菊花里面含有菊苷等成分,这些成分有药用价值,也让它的味道有点苦。但是,苦味后就有一种微甜的味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课堂上,老师在与同学们分享文人墨客笔下的菊花时,有同学表示:“感觉读了这些优美的句子,就算没有见到菊花,也能感受到它的美。”
“其实古人之所以爱菊花,并非单纯爱它的容颜,更爱的是它那苦尽甘来的味道和深秋傲雪的精神。”班会课结束之前,左攀老师告诉同学们,希望大家都能像菊花,经历寒秋后,一样绽放美丽。
左攀老师表示,这场沉浸式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互动中加深了交流,也让大家通过实地观察与亲身体验,了解了菊花更多的奥秘。希望同学们在自然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将“守护绿色未来”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中。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