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互联互通十周年主题展亮相重庆轨道空间

中新互联互通十周年主题展亮相重庆轨道空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20: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供图

十年扬帆奋进,十年合作铸就辉煌。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新两国深化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重要的合作平台、推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自2015年启动以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作为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已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张"金名片"。值此项目启动十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以“一带一路”相约重庆·中新十周年云帆远航——“一带一路”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十周年展为主题的大型成果展于9月29日在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沙坪坝站正式拉开帷幕。

供图

本次展览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为视角,生动呈现双方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信、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与深度融合,展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供应链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生动实践。这既是对十年非凡历程的系统总结,更是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全新启航。

供图

主题专列打造“流动展廊”,标志性项目全景呈现

轨道九号线“中新十周年”主题列车,将车厢车身打造为移动展示平台。列车车窗与车门玻璃化身为动态展示界面,呈现“一带一路”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中的标志性场景:从陆海新通道的班列驰骋,到中新金融领域的智慧交融;从重庆来福士耸立两江之滨,到“重庆·新加坡体验周”文旅互动的生动画面,每一处视觉设计,皆成为一扇展现合作成果的窗口。

供图

其中,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为稳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7年第一趟铁海联运班列发车以来,陆海新通道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运输网络已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7个港口,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重要支撑,已成为中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列车穿行不息,乘客可在出行中直观感受中新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务实成效,增进对双边合作的理解与认同。

供图

站内包柱系统梳理成果,互动打卡增强参与体验

沙坪坝站内的结构包柱经整体策划,升级为“成果展示柱”,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清晰梳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各个重点领域的示范成果。作为项目促进人文交流的生动例证,同期举办的“2025重庆·新加坡体验周”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展示维度。作为重要的人文交流平台,市民们可以沉浸式体验“狮城”风情,深刻感受两地合作与交流的广度与温度。

供图

除“成果展示柱”外,换乘大厅内设置了多个主题打卡装置,醒目的造型设计,吸引众多市民互动,增强了往来乘客对项目成果的理解。

供图

十年携手云帆远航,重庆开放步伐坚定向前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启动以来,重庆始终立于对外开放的前沿。从国际物流通道的拓展,到跨境金融服务的创新;从航空产业集群的协同建设,到深入人心的人文交流活动,十年间,众多合作构想逐步落地,一系列实践成果不断涌现。

本次主题展览既是对过去成就的集中呈现,亦是对未来合作的积极展望。通过将轨道交通这一城市动脉转化为传播平台,使“一带一路”与中新合作的内涵融入市民日常,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开放意识、凝聚合作共识。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市民可乘坐轨道交通九号线至沙坪坝站参观体验,在出行中感受合作的力量。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