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帆软第七届智数大会在重庆山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以“数字无界,智见无限”为主题,汇聚全球超1000家企业高层、CXO及数字化领域专家,共探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AI融合的产业价值。
9月19日,帆软第七届智数大会在重庆山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供图)
作为本次大会主办方,帆软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帆软”)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专业的大数据BI和分析平台提供商,专注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领域,致力于为全球企业提供一站式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目前,帆软在专业水准、组织规模、服务范围、企业客户数量上均位居行业前列,已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
据介绍,本届大会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人工智能、AI应用、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等热门话题,设置7场行业主题演讲、5大应用专题论坛,邀请60余位专家深度分享。通过“高端论坛+成果展示+经验分享”的模式,为企业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助力其精准捕捉业务革新先机,加速数智化落地进程。
当前,国家已将人工智能提升至战略高度。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入实施人工智能+的行动意见》,明确清晰发展目标: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破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
当天,清华大学孙茂松院士在大会中解析指出,这一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定力,而落实关键在于“大数据与大模型双剑合璧”。他强调,这一组合既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方向,也是产业升级、民生赋能等政策目标落地的底层支撑。
为进一步阐释技术落地逻辑,孙茂松院士以两大案例举例:用200多万首古诗词训练的“九歌”系统,可自主习得诗词格律,生成作品水平超越90%人类创作者;依托全球实验室22万个蛋白质序列与结构(精标科研数据)训练的模型,将原本需博士耗时两年的科研工作缩短至数小时。他表示,高质量数据决定技术应用的精度与价值上限,唯有“大模型+高质量数据”结合,才能完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赋能的转化。
9月19日,帆软第七届智数大会展区现场。邓蕊 摄
帆软软件CEO陈炎结合实践经验,在大会中拆解出AI时代组织能力构建的三大关键路径,为企业解决转型痛点提供参考:
“打开数据与流程”破决策难题:针对“2000万研发预算过半却难决策是否调整”的困境,他提出先核查业务目标、研发投入等数据真实性,破除“数据美颜”;再梳理流程冗余动作与内耗,实现端到端业务价值支撑,为精准决策、高效执行打基础。
“人机协同”释放创造力:面对线上营销团队“重复劳动与创造力撕裂”问题,帆软通过“知识库+大模型”搭建智能体,让数字员工承接登录、复制、发布等重复性工作,正式员工聚焦内容创作核心任务,形成“碳基员工(人脑)+硅基员工(手脚)”协同模式。陈炎强调,数字员工是“腾手”而非“抢饭碗”,管理者需通过激励机制凸显正式员工价值,避免技术应用中冷落人力。
“科学选工具”降转型成本:结合客户“采购 AI 工具后快速过时”的教训,他建议优先选择两类工具:一是“水涨船高”型工具,能力可随大模型技术升级同步提升;二是采用年付费模式,降低工具不成熟带来的试错成本,实现低成本流程再造。
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教授则从认知层面提出建议,认为AI时代的组织变革需以量子思维替代传统思维,核心聚焦“生态、组织、人才”与底层价值观。一是战略上构建生态化合作。以赛力斯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实现跨界协同为例,诠释“开放纠缠、长板利他”。二是倡导“合伙化人才”与“人机协作大师”培养。要求管理者兼顾AI协同与团队创造力激发。三是突出底层价值观的重要性。数字化转型需坚守长期主义、产品主义、利他主义与创新向善,确保认知与转型同步升级。
大会现场,两大标杆企业分别分享智能制造业与传统产业的数智转型案例,为不同领域企业提供可借鉴路径:
赛力斯集团IT与网络数据安全总部部长雷相其介绍,集团构建了“DATA+AI+APP”数智赋能新范式,依托其“连山”智能赋能平台,通过统一数据底座整合企业侧12PD数据、产业侧2000多万条车路云数据等资源,在AI质检、智能装配等制造场景实现效率革命,其产业大脑还链接300多家生态伙伴,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引领汽车产业升级。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发展中心副总经理余秀强介绍,作为百年酿造企业,泸州老窖以数字孪生技术重构生产流程,搭建行业首个智能化大区生产中心与高速智能灌装线,实现传统酿造技艺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不仅推动酿造水平升级,更获评行业唯一的卓越级智能工厂,为传统产业数智转型提供范本。(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