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盛大开幕。在本届智博会聚焦的“人工智能+”年度主题下,数据要素如何安全高效流通赋能千行百业,成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议题。
浪潮云洲作为长期深耕数字领域的先行者,正通过构建可信数据空间,着力破解人工智能落地的数据瓶颈。特别是在医保等民生领域,其技术应用已显现成效,例如将商业健康险理赔周期从传统的7-15天大幅缩短至1-3天,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与民众体验。
为深入探讨可信数据空间在推动“人工智能+”行动中的核心价值与未来图景,9月6日,2025智博会新闻中心组织媒体专访活动,浪潮集团副总裁齐光鹏现场分享了浪潮云洲在数据空间建设、AI赋能以及促进产业协同方面的前沿探索与实践路径,并正式发起“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应用场景征集倡议”,旨在联合生态伙伴共筑智能未来。
供图
以下为媒体群访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您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我的问题是:今年智博会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您认为可信数据空间在“人工智能+”行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供图
齐光鹏:是这样的,我可以先打一个比喻。国家的“人工智能+”行动定义得非常清楚,人工智能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各个行业创新应用,但是各个行业的创新应用在人工智能支撑方面是算力、数据和模型。有了算力以后,算力和数据之间的供给就像一个高速公路一样,不同的收费站之间要有一个有序可控可监管的流通。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它实现不同数据主体拥有的数据之间相互有效有序的流通和交易,这是第一。第二,国家人工智能行动非常清晰地说,围绕“人工智能+”,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数据供给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国家在十多个行业提出要建立可信数据空间,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进行很清晰的推动。
另外,在可信数据空间里面怎么把“人工智能+”行动执行到位?有几个很关键:第一隐私计算。每个人的数据不可能把全量数据给到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和其他的机构。第二个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对所有数据使用的过程和使用的次数进行有效的记录。这两项技术的保障会有效推动在可信数据空间真正实现数据使用。
央广网:您好,央广网记者提问。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可信数据空间与人工智能如何进行相互赋能?
供图
齐光鹏:这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我们看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有通用模型的发展,但是随着行业数据蓬勃兴起和积累,下一步可信数据空间将在高速公路上建立有效的连接,只有建立有效的连接,就像建了高速公路以后,会将数据有关各方每个点建立一个连接器,连接器有效的机制会推动着数据点对点之间去做。以前有没有数据的交易?也会有。以前A和B进行点对点的交易,但是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会把A和B、C所有数据相关方都连接在同一空间内。这个空间的建立会使数据更加快速的流通,使数据流通的成本更加低。在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将大大的推动着不同的行业快速的真正的数据应用。
另外,当数据各方都在一个空间里面进行有效工作的情况下,这个行业数据集的质量就会逐步的向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的数据集将会有效推动着这个行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政策应用。在效果方面,现在是各个行业“+人工智能”,未来当数据质量逐步提高以后,在行业里面是“人工智能+”某一行业,人工智能反而会重新创造新的应用来体现创新的价值。
工人日报记者:工人日报记者,我主要想了解一下,现在一般都提倡数据价值变现,可信数据空间在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中目前走得顺不顺畅?有没有什么困难和障碍?未来的路上还需要政策法规或者哪方面的支持?
供图
齐光鹏:这个问题在数据业界已经讨论了大概有五六年的时间,数据可信空间的“数据二十条”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和保障。随着各个行业不同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的建设,会推动着政策方面和数据交易变现方面有比较大的创新突破。这次在重庆,为什么选择重庆?一是浪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的总部建在重庆;二是我们在重庆渝北区有一个国器智眸的公司,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公司。基于两个技术,我们大投入参与了重庆医保行业的数据可信空间建设。围绕医保的数据已经实现了和下游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医药机构有关数据价值的利用。但是最终数据价值的变现还会有一个小的路径,这个小的路径就是这个价值产生以后落地的价值,最终的归属给谁?这是我们做可信数据空间、清分结算等一系列创新场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我的理解来看,2025年底,数据的价值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价值实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分配的机制也会出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控或者监管下实现价值的有效分配。
重庆日报:您好,我是重庆日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因为您刚刚提到医保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我们知道浪潮云洲承建重庆参与国家试点的项目,这个项目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利好?从民生角度给咱们介绍一下。谢谢!
供图
齐光鹏:我们做医保这个行业是围绕着医保的数据来做创新的应用。我讲一个例子,原来老百姓保险补偿是医保大病保险和商业健康险分别不同的保险机构去做手续。但是医保可信数据空间和清分结算创新应用做完以后,我们会把三个保险同步在一个模型里面进行有效计算,原来可能需要花7-15天才能把保险结算完,以后可能1-3天完成所有的保险结算,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时间成本。未来随着数据治理到位,围绕着一些“特精高专”的药物对病种的治理会更加有效。一方面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可信数据空间和创新应用的便利,另一方面这些数据的后续应用能使疑难病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解决,才是更大的意义。
中国日报:谢谢主持人,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在智博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背景下,可信数据空间怎样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合作?谢谢!
供图
齐光鹏:这个比喻还是要用高速公路,比如成渝有高速公路,重庆和北京也有高速公路,重庆到上海有高速公路,不同的数据空间建立以后,还有城市的数据空间的不同维度,连接器之间一定会有相互的衔接,会促进不同的行业的数据流通。我们这次做医保行业,金融行业最想要的就是医保个人保险数据,但是我只能给他一个隐私计算的盒子,他把模型放进来,他拿走模型计算的结果。医药行业特别是做高精特种药更想要病历整体的数据,可以把他的模型放在我的计算空间里面,把他的数据计算结果拿回去。未来除了医保,在气象、智能制造不同的行业都会建可信数据空间。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以后,双方的连接器就会有一个政府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人工智能技术核心发展的关键一点,使不同高质量的数据进行碰撞和融合,然后再创新发展应用。在里面还有一些技术,不同的高速公路是不同的省份或者不同的单位去建设,中间还有清算结算的机制,那个技术也会出来,利用了这个数据就应该在这个空间里面提供价值变现,反过来变现的资金又能促进这个行业或者其他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和可信应用的创造,需要我们真正在国家制定的人工智能行动中实实在在的把工作落实到创新应用方面,核心是真正的创新应用推动了各个行业利用人工智能去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香港大公报:齐总,您好,我是香港大公报记者。智博会强调产业生态与生态构建,浪潮云洲在可信数据方面有哪些举措与规划呢?
供图
齐光鹏:今天我们在重庆发布了医保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我们把它定义成西南的整个总部。一方面是围绕区块链技术把区块链的总部放在重庆。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一个大的落脚点在渝北的国器智眸公司,未来浪潮还会坚定在重庆的发展。我们一方面是把新的技术,比如隐私计算技术在行业的落地“最后一公里”在重庆有一个很好的推动。另一方面当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以后,下一步的技术应该是密态计算或者相互连接器的机制,不是现在传统的方式,应该是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这一类技术也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大投入。最近重庆围绕汽车行业或者大治理领域提出了非常宏伟又非常具体的目标,我们会围绕重庆提出的目标来推动在行业创新应用方面的落地。我今天提了一个倡议,围绕可信数据空间以医保为起点建立一个非常大的生态体系,围绕这个生态体系真正把创新落地,才是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数据衔接,推动企业高质量数据集的目的,围绕创新应用真正方便我们的老百姓,真正赋能企业的发展,真的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记者:齐总,您好,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记者提问。结合智博会关注的智能产业前沿成果,您觉得未来可信数据空间在与人工智能融合中,会有哪些新的突破方向?
供图
齐光鹏:从方向来看,我觉得有近期和远期的。近期围绕特定行业,比如医保行业、气象行业智能制造行业有非常大的突破。刚才那位记者提问说价值变现,我认为创新应用的价值变现也会做。中期围绕可信数据空间连接器、隐私计算、密态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在场景中应用的落地,2-3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远期会改变各个行业的产业生态。未来面临人口压力,现在的工作可能会变成两个模型的叠加,一,管理类的工作应该是软件的智能体。二,一个人的工作会变成一个软件的智能体加上特定行业场景的机器人。我们未来所有的工作从远期来看,就是一个软的智能体加特定场景的机器人,可能不是两足机器人,可能就是一个固定工位的机械臂类,会变成这样的业态。原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动力机械化,机械化是替人的,智能化是减人的,但是智能化不可能完全无人,围绕社会未来人口变化会有大量替代人的工作产生。我们还要保住群众不同工作之间有序的衔接,因为我们面临非常大的人口压力,特别是高密度行业里面有很多。我们现在招工遇到很大的困难,会有一个远期非常大的突破。如果是近期可能是今天,中期是2-3年,远期人工智能5年之后再看看,就可以看看原来说的黑灯工厂能实现。里面有很多的技术,从伦理的角度讲,机器人之间和智能体之间、实际工作环境之间交互的法律条文定了,可能业界前面的技术都得到了验证。(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