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藏地心迹》首映礼在重庆举行

电影《藏地心迹》首映礼在重庆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30 20: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29日,重庆首部援藏题材电影《藏地心迹》首映礼在重庆市渝北区龙湖爱加两江星悦荟UME影城举行。该电影根据重庆知名作家周鹏程同名长篇报告文学改编,其原著作品于2019年获重庆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1年获第九届重庆文学奖。

8月29日,重庆首部援藏题材电影《藏地心迹》首映礼在重庆市渝北区举行。(供图)

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管洪,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电影《藏地心迹》文学顾问黄济人,电影《藏地心迹》总策划、中新社重庆分社社长李安江,部分援藏干部代表,联合摄制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对口支援西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总工会)相关单位及部门代表,中央驻渝主要新闻媒体与重庆主流媒体记者、电影部分演职人员、发行人员及其他代表等共计270余人出席了此次首映礼。

电影《藏地心迹》剧照。(供图)

出品人周鹏程在致辞中表示,该片由重庆首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藏司瑶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耗时三年多完成。影片以重庆援藏人为原型,讲述援藏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同救治手臂重伤的藏族少年扎西的故事,生动展现汉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以及国家援藏战略为西藏带来的巨大发展变化。他还阐述了影片的三大核心价值:在政治高度上,涵盖援藏战略、民族团结、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庆援藏30年等核心属性,是民族政策实践样本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在艺术价值上,巧用藏族传统乐器扎木聂,结合西藏大美自然风光,彰显高原创作匠心;在社会共鸣上,聚焦援藏群体,覆盖医者仁心、教育奉献、家国情怀等多元主题,呼应援藏人对自身工作影像呈现的愿景。同时,他期望影片后续在组织观影及全国上映过程中,能获得各界支持。​

导演张新认为电影在创作、拍摄、制作过程中追求的是亮点与艺术特色。他表示,影片充分利用西藏的雪山、草原、湖泊等自然风光,通过精心构图与色彩搭配,增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同时坚持真实故事改编原则,力求每一个情节和细节都真实可信,以触动观众内心、传递正能量。此外,影片还强调民族团结主题,展现藏族人民与援藏干部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们携手共进创造美好未来的景象;在拍摄手法上,结合纪实与艺术风格,提升影片的艺术品质和观赏性。​

(供图)

重庆市自1995年开始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地区,30年来已选派十一批精兵强将支援昌都建设与发展,且自2015年起开展教育、医疗等组团式援助,让昌都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庆市援藏办领导认为这部电影兼具政治意义与艺术价值,期望这部电影能成为国家援藏30年的标志性文化成果之一。

首映礼上,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代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刘忠骅、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代表重医附一院向睿教授结合自身在西藏昌都开展教育帮扶、医疗支援、民生改善等工作的经历,分享了真实感受与具体案例,让现场观众深刻体会到了援藏干部的奉献精神。​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管洪在致辞中肯定了《藏地心迹》的创作价值,指出影片是对重庆援藏工作的生动总结,也是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援藏故事的重要实践,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高度认可。​

随后,领导们在银幕前共同参与电影《藏地心迹》首映开启仪式,现场观众一同观看了影片正片。观影结束后,活动进入交流互动与合影留念环节。本次首映礼圆满落幕,影片将于2025年12月18日在全国公映。(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