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为何钟爱重庆“照母山”?

青年人才为何钟爱重庆“照母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4 14: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重庆凭借美景、美食和包容的氛围成为不少人的旅游目的地,更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才来渝创新创业,其中有超12万人才来到两江新区照母山为梦想打拼。

在照母山工作是种什么体验?是什么让这片区域成为青年人才的心之所向?记者了解到,照母山片区以蓬勃的产业生态、优美的生态环境、细致入微的服务等,成为青年人才安家创业的首选之地,更不断激发着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王加喜 摄

产业沃土孕育成长机遇

照母山片区的特色产业园区版图,是青年人才追逐梦想的“强磁场”。目前,照母山片区有5000余家企业“扎根”,形成了汽车软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生态。

腾讯、阿维塔科技等行业巨头的落户,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的碰撞,更释放出海量优质岗位——无论是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还是新媒体运营、跨境电商专员,青年人才总能找到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舞台。

今年7月召开的“渝创星火”数智对接会上,“高性能磁流变液”“矿山动力灾害全域监测与孪生预警”等10个参赛项目通过路演集中展示创新亮点、产业化潜力与市场价值。园区、孵化器及投融资机构现场“把脉问诊”,从产业配套衔接、政策精准适配、资本介入等维度,为路演团队提供发展建议。

这片产业沃土更懂青年成长的渴望:定期举办的“产业沙龙”“创业路演”,让新人有机会与行业大咖面对面交流,在思想交锋中拓宽视野;针对青年创业者的“政策包”,从场地补贴到融资对接,全程护航从创意到落地的每一步......照母山努力让每一份才华都能被看见、被滋养,最终成长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生态还为青年人才提供“深呼吸”般的滋养。漫步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随处可见盎然绿意。照母山、重庆园博园等大型生态屏障环绕四周,众多公园点缀其中,仿佛置身于城市的“绿色氧吧”。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漫步于公园的小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自然的美景,身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放松。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青年人才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暖心服务带来归属感

从子女托育到上班通勤,从园区配套到生活服务......照母山片区以暖心服务让更多青年人才拥有归属感,愿意“留下来”。

青创夜校课程。园区供图

草坪音乐会、兴趣课堂、文创市集......在照母山片区,园区不只是工作的场所,更能满足多元精神文化需求。例如,2025年度“青创夜校”课程从3月起持续到12月末,每月推出各类特色课程,面向园区青年职工免费开放,自开设以来期期爆满,课程涵盖书法、舞蹈等丰富内容,为更多职工搭建丰富兴趣爱好、拓宽朋友圈的平台。

职工在城市书房阅读。两江产运公司供图

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城市书房里,4000余册藏书、全智能借阅系统、设计感满满的阅读席位等为职工打造书香阅读空间,启用首日便吸引500余名园区员工前来。城市书房的墨香,伴随着青创夜校的课堂灯火、园区自习室的静谧氛围,共同勾勒出“工作+学习+生活”为一体的园区文化生态。

目前正值暑期,照母山各园区“各显神通”切实解决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作为“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互联网园“e智岛"爱心托管班已开设至第十一期,累计服务园区青年职工子女超5000人次;园区等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桌椅、社区寻找师资等,水星工业设计文创园托管班用政企联动的“资源拼图”创新实践,让企业60余名职工子女享受到“家门口的托管服务”......“楼上打卡上班,楼下园区带娃”成为上班族子女托育新体验。

汪彦彤 摄

针对区域车流增长、通勤路拥堵难题,照母山片区通过星光大道北延伸段升级重构路网体系,以完善路网结构、新增星光主线匝道、设置潮汐车道、加大周边路网通行能力等举措优化区域交通路网。

今年,在调研发现大竹林站、光电园站、幸福广场站三个轨道站点与数字经济产业园、总部基地、星系列楼宇等办公集中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接驳需求强烈等问题后,两江新区还将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周边新建一条总长约6公里的慢行道,力争年内建成投用,助力提升周边职工及居民出行的舒适度、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为扎实做好照母山片区园区服务,两江产业运营公司牵头构建起政务服务、法律咨询、人才培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等领域的创新服务生态,覆盖企业从孵化到壮大的全过程需求,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吃下发展“定心丸”。(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