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共话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活动成功举办

中外媒体共话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1 11: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31日电(记者 谭英姿 邓蕊)7月30日下午,“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分享会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5国的“一带一路”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获奖代表、资深媒体人,与中国日报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同仁齐聚一堂,分享本次重庆采风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深度交流中凝聚发展共识。当天,分享会现场还同步举办了“丝路驿站·精彩瞬间”摄影作品展。

7月31日,“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分享会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举行,现场同步举办“丝路驿站·精彩瞬间”摄影作品展。王敬 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庆启动了“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的建设,通过与中央外宣媒体、港澳媒体及海外媒体开展常态化交流合作,打造集信息集散、文化交流、媒体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传播平台。今年,该驿站联合中国日报社特别策划了“一带一路”故事分享活动,包括“一带一路”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及本次“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活动。

7月28日至30日,上述获奖代表与资深媒体人组成采风团,深入重庆市沙坪坝区、渝中区、南岸区、两江新区多个点位,实地探访重庆现代化发展成就。此次活动既深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媒体与重庆的合作交流,更为重庆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经验传播注入新动能。

采风团成员包括:白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七天报社副总编辑Kirsanava Sviatlana、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国际部主任Khonnazarov Gayrat Ergashevich、重庆电视台驻斯里兰卡特约记者S.M.T. Imalka(刘欢)、哈萨克斯坦ORDA信息与分析门户网站记者Duisenova Sandugash以及塞尔维亚24sedam新闻门户网站图片编辑Goran Sivacki。

7月31日,“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分享会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举行。王敬 摄

中国日报社事业发展部主任龚铮铮在分享会致辞中提到,活动自启动以来广受关注,共收到来自斯里兰卡、阿根廷、巴基斯坦、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秘鲁、纳米比亚、南非、塞尔维亚、印度、中国等12个国家的有效投稿作品351幅,其中外籍人士投稿作品147张,国内投稿作品204张。这些作品既有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也有反映各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文字作品,全面立体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成果和人文交流盛况。

“中国日报高度重视重庆的对外宣传工作,把对外讲好重庆故事作为高质量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中国日报统筹报网端微全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对外展现重庆的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和多元包容、蓬勃活力,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了显著效果。”他指出。

“这既是媒体人的专业聚会,更是文明互鉴的友谊盛会。”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董事、总经理汤健萍在致辞时表示,作为重庆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始终秉持“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通过多语种报道、联合制作、人员互访等创新形式,与沿线国家媒体构建起立体化的合作网络。

7月31日,“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分享会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举行。王敬 摄

会上,3名获奖代表作了分享。“‘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国家带来诸多益处,科伦坡港口城就是见证之一。”重庆电视台驻斯里兰卡特约记者S.M.T. Imalka介绍,作为中斯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这座在印度洋上崛起的新城,正成为连接斯里兰卡与全球市场的金色纽带。

“当见证港口城从蓝图逐渐变为现实时,我深刻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巨大潜力。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建设项目,更是一条为斯里兰卡创造繁荣、与中国深化合作开辟新空间的共赢之路。”他说。

7月31日,“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分享会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举行。王敬 摄

“初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时,我心中便产生强烈共鸣。我坚信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并肩携手同行的康庄大道。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能亲身参与这项宏伟事业,我深感自豪。”哈萨克斯坦ORDA信息与分析门户网站记者Duisenova Sandugash在分享中感慨。

她进一步谈到:“昔日商路漫漫,动辄耗时数月;如今却能朝发夕至。”在她看来,中哈两国拥有超过1700公里的边境线——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之一,更是一条涌动活力的生命线。“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光明之路’无水港、霍尔果斯与科尔扎特公路口岸等标志性设施,正是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连接世界的现代门户。”

7月31日,“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分享会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举行。王敬 摄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重庆,但感觉仍像第一次那样新鲜。”塞尔维亚24sedam新闻门户网站的图片编辑Goran Sivacki说道。“这座城市美丽又广袤,我敢打赌,就算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也未必能领略穷尽它的每一处魅力。但最触动我的,是这里人们眼中的善意、脸上的笑容,以及彼此传递的温暖。”

这位拥有超过25年专业摄影经验的摄影师,此次将镜头聚焦于塞尔维亚东部波尔市的一座铜金矿。该矿由中国紫金矿业集团全资持有并投资建设,是中塞“一带一路”标志性合作项目。他用镜头清晰记录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采矿生产与生态修复之间寻求平衡的实践探索。

7月31日,“一带一路”记者驿站·重庆采风行分享会在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举行。王敬 摄

在随后的嘉宾访谈环节,资深媒体代表纷纷分享感悟。首次到访中国的白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七天报社副总编辑Kirsanava Sviatlana表示,自己所在的通讯社设有包括汉语在内的7个语种报道。“我希望通过汉语书写重庆的经济活力、文化魅力、推动城市发展的人们,以及当地人热爱生活的精神。期待通过我们的报道,推动中白媒体交往,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重庆。”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通讯社国际部主任Khonnazarov Gayrat Ergashevich则表示,重庆是一座超大现代化城市,融合开放,充满无限可能。作为记者,他将用手中的笔记录所见所闻,分享给读者,让他们也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重庆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日报社和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共同执行。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