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重庆”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感知中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重庆”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6 19: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23日至26日,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感知中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重庆”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来自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的80余名中外学生齐聚重庆,通过“微课程+实地考察”的模式,深度体验巴渝文化的魅力,全方位感知重庆的历史底蕴与发展成就。

“感知中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重庆”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场。(供图)

5月23日上午,重庆大学与四川大学师生齐聚一堂,参加活动启动仪式暨行前交流会。会上,重庆大学留学生招生办公室董小凡老师向两校留学生介绍了重庆市和重庆大学的概况,并欢迎大家报考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黄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重庆大学“感知中国”活动的概况,为大家接下来的考察参观奠定了基础。

当天下午,留学生们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生动展现了重庆从古代文明到近代变迁的历史脉络。通过观看实物、影像及聆听讲解,留学生们深切感悟到重庆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城市精神。

5月24日上午,师生们抵达重庆涪陵816工程遗址。作为三线建设的代表性工程,该遗址自1966年起开始建设,总投资7.46亿元,6万余人参与。遗址位于武陵山腹地,洞内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拥有18个大型洞室及130余条通道,见证了中国国防建设的艰辛历程。留学生们实地参观这座“地下核工厂”,深刻体会到三线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接受了一场独特的中国国情教育。

(供图)

当天下午,一行人来到世界唯一水下石刻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该馆通过水下廊道展示唐代至清代的1200余幅水文题刻。三峡大坝蓄水后,现代科技助力文物保护,使千年水文遗产得以永续传承。展示了重庆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现代科技如何为文化遗产保护赋能。

5月26日上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刘辛教授在A区主教学楼320室给留学生们带来“管理经济学:中国实践,以重庆为例”微课程。作为2024年获批的“感知中国”微课程,围绕国家及重庆经济指标、城市化发展等内容,系统阐述超大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不仅深入了解了重庆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发展,更真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力,未来将努力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重庆大学首次与四川大学开展成渝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合作,互派学生参与对方“感知中国”活动,搭建起跨区域中外学生交流平台。创新采用“微课程+实地考察”模式,推动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留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带着思考体验,展现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多元面貌。(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