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援埃军医专家组凯旋回渝

第十批援埃军医专家组凯旋回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3 11: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21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批援埃塞俄比亚军医专家组圆满完成医疗援外任务,顺利凯旋回渝。

据介绍,第十批援埃军医专家组共13人,以位于重庆的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为主抽组,涵盖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检验科等10余个专业学科,全体成员业务水平过硬,具有丰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经验。专家组于去年5月抵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智慧和汗水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专家组援埃期间,累计收治埃方患者2000余名,开展手术150余台,会诊疑难危重病例150余例,开展教学讲座20余次,在埃军高技术医院首次开展腹腔镜微创新技术、战创伤后神经损伤诊治新技术、肾脏透析新技术,并协助当地医院制定符合当地医院管理的“埃塞特色”手术流程,为埃方培养骨干医务人员80余名,显著提高两所埃塞军队医院的救治水平。

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军医专家组组长田峰对埃军高技术医院外科医生比尼阿姆印象深刻。“刚到埃塞俄比亚时,我就决定要教会比尼阿姆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几次辅助手术过后,有了一定腹腔镜操作经验的比尼阿姆,觉得自己已经掌握手术要领,为此主动告诉我,希望能尽快独立进行手术。”田峰回忆。

然而首次主刀时,比尼阿姆操作出现偏差,手术不得不中途换将。无影灯下,田峰注意到比尼阿姆泛红的眼眶。术后,他揽住这位非洲同行的肩膀说:“当年我第一次进行腹腔镜操作时,连器械都拿不稳。但是只要坚定信心、努力提高,相信一定能够克服不足。”

田峰的鼓励,让比尼阿姆重燃斗志。之后,他虚心向田峰学习请教,还反复研究手术录像,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几个月后,军医专家组又迎来一个手术日。田峰决定让比尼阿姆主刀。“放轻松,就像平时练习一样。”手术开始后,田峰轻声鼓励道。在田峰的激励下,比尼阿姆的动作越来越流畅。分离、缝合、止血……他利用电刀,成功祛除患者病灶。术后,比尼阿姆握着田峰的手说:“您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医者的匠心。”

西南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援埃军医专家组党支部书记景涛对一名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印象深刻。“当时,那名患者出现反复恶性心律失常,病情不断加重。我接到该院的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景涛回忆。

到达现场后,景涛凭借丰富的心血管急重症救治经验,迅速判断患者出现了“交感电风暴”。“立即除颤!胸外按压!1次、2次、3次……”景涛立即指导当地的医生对患者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不间断胸外按压,并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中心静脉通道建立,联合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在紧张的氛围中,景涛与当地医生分工明确,全力救治患者。

经过近5小时的抢救,患者的心律失常逐步得到控制。看着逐渐平稳的曲线,救治团队终于从紧急状况中放松下来。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该名患者顺利出院。“中国好医生,我会永远记住你们!”出院时,患者家属激动地说。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