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少年重庆过中秋, 共同探讨和体验中秋传统文化

中外青少年重庆过中秋, 共同探讨和体验中秋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9-18 13: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16日晚,中国农历八月十四,“万里中国”外宣系列活动之火锅行动——“月圆花好·情系中秋”中秋火锅宴会在重庆沙坪坝沙磁巷举行,来自俄罗斯、埃塞俄比亚、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巴基斯坦、利比亚、斯里兰卡、尼泊尔、老挝等国的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们与重庆青少年一起在嘉陵江畔,一起探讨和体验中秋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共度浪漫中秋。

据悉,本次活动由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共青团重庆市沙坪坝区委、重庆市嘉禾职业培训学校承办,并获得了地下城老火锅店、奉节县大树镇人民政府、重庆国富沙磁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市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天府可乐(重庆)饮品有限公司、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志愿者总队亲子教育大队、单大琼技能大师工作室、张钊技能大师工作室、井杨子茶书院、磁音琴室、沙磁旗袍工作室、重棉院院重庆非遗国匠文创村、重庆市义渡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伴着优美的音乐,一段优雅旗袍秀拉开了中外青少年中秋火锅宴的序幕。

现场,书法+乐器演绎的《水墨琴音》让人拍手叫绝。荣获“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重庆市巴渝工匠,重庆市十佳非遗传承人潘啟慧大师带来了书法艺术盛宴,配合着古琴演奏家单丹妮演奏的《高山流水》,让人称叹。

潘啟慧大师现场挥笔泼墨,写下了苍劲有力的“万里中国 月圆花好”八个字,带领在场的中外青少年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魅力。

“会唱《十五的月亮》一起来喔!”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木叶吹奏响起时,中外青少年们更是惊呆了。

“我没看错,他真的是用树叶在吹!”木叶吹奏者周启凤的表演,让大家感受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音乐魅力。木叶作为自然界最朴素的元素,在他的口中,变成了传递情感的神奇乐器。

被誉为“中华葡萄第一人”的西南大学教授、著名画家方凤富教授也在现场,为中外友人们送上了中秋的祝福:“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八十七个春秋。在这些岁月里,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艺术的发展。我始终坚信,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能够跨越年龄、文化和国界,连接每一个人的心。愿我们的友谊像火锅一样,越煮越浓;愿我们的生活像中秋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中外青少年在导师们的教授下,亲手制作传统的中秋月饼和美味的麻花,学习中国茶艺,创作令人垂涎的创意拼盘。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承载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要做出美味又漂亮的月饼,揉面、包馅、压模,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先将准备好的面团压扁、压薄,要让它厚薄均匀;再包入事先准备好的馅,然后再用磨具压模……”现场,导师边说边示范,留学生们仔细聆听后,拿起食材参与制作。

“我的成功了,它的图案好漂亮。”来自柬埔寨的留学生表示,感觉做月饼不是那么难;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表示,好想将这项技术带回国内。

在学习重庆小吃“陈麻花”制作时,中外青少年们了解到做麻花前,需要将面粉、鸡蛋、牛奶、糖和盐混合在一起,慢慢加入适量的水,揉成柔软的面团,然后将醒好的面团分成小块,搓成细长条,对折后,将两条面条互相拧在一起,形成麻花的形状,再将其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在师傅们手把手指点下,大家很快掌握了拧麻花的要领。“看,我的好漂亮!”一位重庆邮电大学的留学生开心地展示了自己刚拧好的麻花称:“它好像一件艺术品!”

“这是我第一次做创意拼盘,感觉非常棒!”创意拼盘体验区,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留学生们熟练地使用着刀具,尝试着用西瓜皮做出一些形状,用来做拼盘造型。而在茶艺体验区,中外青少年们一起了解了如何温杯、置茶、冲泡、倒茶。

活动中,留学生们表示,自己第一次参加中秋火锅宴,了解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给自己的留学生活留下了一段美好回忆,月圆人团圆,祝福大家“天天开心,健健康康!”

一轮明月已经升起,此时锅里的火锅汤料已经煮沸,空气中弥漫着火锅的香味。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们为大家用中文演绎了《如愿》,并用俄语唱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川剧演员们也带来了片段《人间好》《变脸吐火》。

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火锅,作为重庆的一张名片,它的热情、包容和活力,正是我们这座城市精神的写照。让我们在沸腾的火锅中,感受家的温暖,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团圆的幸福。前来参加活动的留学生们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在重庆留学的宝贵经历,悉心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成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纽带。

活动组委会表示,通过重庆火锅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共同探讨和体验中秋的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那份超越国界和语言的文化共鸣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海内外的青少年了解中国,喜爱中国,亲近中国,塑造一张“有味道的中国名片”。“让我们的友情和文化,在这重庆火锅的袅袅热气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传承。”(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