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南医院陈磊教授团队发表炎症性肠炎最新研究成果

重庆西南医院陈磊教授团队发表炎症性肠炎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04 16: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日,据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息,该院消化内科陈磊教授团队联合陆军军医大学张定林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6.6)发表了题目为《靶向递送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治疗急性和慢性肠炎》的研究论文,首次指出活性氧响应性纳米材料能够把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精准传递到肠道炎症部位,有效缓解肠炎症状,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腹部胀痛、腹泻和便血,病情加重时甚至会出现消化道狭窄,消化道穿孔等症状。”陈磊教授介绍,更重要的是,由于该病迁延不愈、不易根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陈磊表示,之前,医生们也围绕炎症性肠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显示,与常规消炎药相比,含有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的药物虽然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故如何开发安全、低副作用的药物用于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就成为大家攻坚的重点。

“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反应过程往往伴随着过量活性氧的产生。我们就想到,是否可以采用一种响应活性氧的材料,把药物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精准传递至肠道炎症部位。”陈磊教授说,为此,他们与在药物递送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张定林教授合作,制备了一种由α-环糊精和4-羟甲基苯硼酸频哪醇酯组成的具备活性氧响应和清除特性的纳米材料,以急性和慢性肠炎小鼠为实验对象,探索该类材料对炎症的功效。

“研究过程中,他们把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与活性氧响应性纳米材料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纳米药物。”陈磊教授说,当他们把这种新纳米药物注入小鼠体内后,发现相比注入含有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药物,新纳米药物能如同“点对点的快递”般,准确被投送到肠炎部位,并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比例和重塑肠道菌群,最大限度地缓解肠炎症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通过此类方式投递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还能减少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在其他器官的非特异性分布,降低了程序性死亡配体-1蛋白对肺部感染细菌的风险,有效减少了该类蛋白药物的副作用,为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新的方向。”陈磊教授说。

陈磊教授透露,未来他和张定林教授团队将基于本次研究的成果,继续深入研究生物制剂和纳米技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将尽快开展机制方面的研究,探索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力争通过结合基础和临床两方面的科研成果,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