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重庆沙坪坝区的陈家桥体育公园正式开园。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积极探索新路径,以BOT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陈家桥体育公园,助推城市微更新,建成了功能较为齐备的体育公园。该公园建成后,能辐射惠及沙坪坝及高新区周边城市集群20余万人,能全面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运动需求。
据介绍,陈家桥体育公园系沙坪坝区2023年民生实事,街道在市级平台公司储备的城市边角地,圈定25000平方米协调零地价划拨,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招引重庆星盛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建设陈家桥体育公园。
陈家桥体育公园所在地之前是一块城市边角地。(供图)
陈家桥体育公园效果图(供图)
该公园建有标准网球场3片、少儿网球训练球场3片、篮球场2片、羽毛球场9片及其他室内场馆1800平方米,满足体育爱好者全时段运动。为更好地服务基层体育赛事和群众性健身运动,该体育公园配套建有多功能厅、体能室以及多个卫生间和淋浴室以及60余个停车场,同时与2024年底完工的龙凤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实现零距离对接,形成龙凤河沿河景观带,既满足周边市民运动健身需求又增添了一处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21年4月,《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利用主城都市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把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作为重点民生工程。2021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发布,提出到2025年将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等。
时任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谭勇表示,各地在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过程中,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用地难、资金难、落实责任主体难的“三难”问题,健身设施补短板的任务仍然较重。
陈家桥街道在探索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选址—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实施工作中,将BOT投融资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中成功经验移植到体育公园项目建设中。
该项目使用土地为市储备公园绿化用地,经过多方沟通协调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政策支持,陈家桥街道以“零地价”取得地块使用权,计划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场地、功能用房和绿化。
“过去的城市‘边角地’如今摇身变成社区公园,通过对场地内荒草、建筑垃圾清理、现状地形梳理调整,结合实际种植各类苗木植被,以缓坡草坪结合自然式花境植物组团形成靓丽多彩、花团锦簇、绿意盎然、柔软生态的城市形象,周围居民既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绿色福利’,同时还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谭勇说。
涂鹏,28岁,是该街道一位体育爱好者,平时要跑很远去打羽毛球。他说:“陈家桥体育公园很方便,就在家门口,设施也很齐全。”
根据规划,该体育公园的收费场地将视情况设置免费公益时段。(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