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重庆10月11日电(记者 谭英姿 邓蕊)10月10日,中国日报记者跟随由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探究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实践故事。
邓蕊 摄
据了解,近年来,作为重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桥头镇联合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采取政府+商会+龙头企业+高校+村集体+农户的共富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桥头镇的各类旅游业态加速构建,旅游产业链日趋完善,这个原本冷清萧条的乡镇,一下子焕发生机。
邓蕊 摄
据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介绍,桥头镇于2021年5月被列入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以来,两年来,该镇招引了以国家级重点农业企业重庆陶然居集团、重庆最大的艺术培训企业重庆天籁教育集团为代表的62家企业在桥投资兴业,累计签定招商金额1.5亿元,累计投资超1亿元,辐射带动全镇1000户农户通过发展业态、资源出租、劳动就业、入股分红、产品销售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邓蕊 摄
在瓦屋村,已有30余家知名企业带动50余户农户,建成了土家山寨、土家烤鱼等9家餐饮企业;陶然半山、再别康桥等民宿4家,主题邮局、酒馆、陶艺馆、竹艺馆等游玩业态20余家,为附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37个,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户平均增收1.1万元。
“从‘万企帮万村’迈向‘万企兴万村’,变的是从‘输血’到‘造血’的方式,不变的是民营企业对社会的担当与责任。”全国人大代表、陶然居集团负责人严琦说,她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坚守在桥头村,与镇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创模式、谋发展、选项目、搞建设。
在本次对瓦屋村的帮扶中,企业投资2000万元,用37天建成风情土家小寨、40天建成陶然半山民宿、50天建成数字乡村太空舱智慧酒店和高山土家松木腊肉加工厂,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帮扶成效彰显时代担当。
重庆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驻桥头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阙克俭说,我们引进全市具有高品质民宿建设、运营经验,又饱含乡愁情怀的团队,采取帮扶集团指导援建,政府规划配套,企业设计、建设、运营,村集体提供服务,村民入股分红的“五位一体”模式,将闲置的土家吊脚楼改造成为康养宜居的院落,同时突出土家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和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该项目包含客房、乡村美食小院、咖啡屋、面包房、慢玩游戏室、书吧、观景台、无边泳池、稻田菜地等。各具特色的土家风情院落散落在乡野田间,咖啡、音乐、露营、文创等休闲时尚元素嵌入其中,着眼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目标市场,前来邂逅“诗和远方”的宾客络绎不绝,生动照应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愿景。在这个旗舰项目的引领下,桥头镇出现了已有民宿投资商追加投资、扩大投资,本地村民纷纷改造自有房屋建民宿的热潮,形成了高中低搭配的供给体系,为前来桥头写生研学、企业团建、休闲垂钓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让桥头的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
“自从乡村振兴来到了桥头镇,我们的收入翻了好几倍,至少能在家门口有一笔收入,不用再外出打工。”瓦屋村村民向见伟表示,他曾经远赴浙江务工10年,返乡后积极参与当地的乡村振兴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和经营副食店,今年全家的年收入已达10万元左右。
重庆市石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谭红军表示,全县共有424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产业项目474个,投资总额达9.55亿元,联结村集体183个、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126.64万元,覆盖农户3.22万户,参与民营企业总量居重庆市第5位、渝东南第1位。
邓蕊 摄
此外,为解决桥头镇人才空心化的问题,在对当地野鹤村闲置小学进行整修利用后,今年4月,桥头镇与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梁平职业教育中心、陶然居等联合开办了“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学院结合桥头镇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开设智慧农业、旅游服务、电商直播三个特色班和一个桥头土家山寨菜品创新工作室,常年在校学生200人左右。预计每年可培训中职学生、普通群众1000人以上。
目前,桥头镇正积极创建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村、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示范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