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一科研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项目”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一科研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项目”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1-17 19: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供图)

此次获批项目为“面向精密医疗器件的微纳增减材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主要针对精密医疗器件微型化、复杂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及对高精度、跨尺度、复杂三维结构的高效低成本制造技术的迫切需求,结合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飞秒激光技术和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通过增材、减材协同制造模式,实现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并最终实现以给药微针为代表的个性化精密医疗器件的小批量制造应用示范。

摩方精密实验室内景。(供图)

技术优势互补,1+1>2

微纳3D打印技术,是指实现微纳米量级的功能结构(或精度)的3D打印技术,其在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制造方面具有突出的潜能和优势。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2µm精度3D打印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摩方精密掌握的微纳3D打印技术为复杂三维微结构精密医疗器件的制造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有望实现高精度、跨尺度、复杂三维结构的高效低成本制造。

但是,微纳3D打印技术应用于精密医疗器件制造还面两大难题,包括残余未固化材料堵塞,及增材制造逐层成型的构建方式对于器件特定表面粗糙度带来影响。

据介绍,飞秒激光加工具有材料适用性广、三维高精度等特点,是高深径比高质量微孔/通道的理想加工工具之一,不过,国外科研团队开发的空间整形光束技术尽管能够实现无锥度微孔加工,但重复度较差,效率很低,国内科研团队及企业开发的激光装备均是通用装备,仅适用于常规微孔加工。

为解决上述难题,摩方精密与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达成了强强联手,后者掌握并初步实现了电子动态调控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新方法,在理论建模、多尺度观测和个性化高精密异形通道加工上具有丰富经验。

据了解,围绕此次获批项目,双方将协力开发飞秒激光高精准定向复合微细制孔技术,以实现医疗器件高效率、高质量、大幅面一致性的飞秒激光精密制孔。

同时,双方还将共同研制跨尺度微纳3D打印设备,完成光-热双固化体系打印采集及个性化医疗器件打印检测与应用示范,最终形成复杂微结构的构建的增、减材协同制造成套技术,并以给药微针为代表案例,进行复杂微结构精密医疗器件的制造应用研究,实现该类器件的高精度、高效制造,以促进微型医疗器械领域产业化发展。

协同共享,提升创新效能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与摩方精密达成深度合作,推动双方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互补共享,共同推进个性化精密医疗器件开发,实现了1+1>2的创新效果,已成为两江协同创新区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协同创新效能的优秀典范。”

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持续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需求,充分挖掘入驻科研院所的科研禀赋和技术优势,深入推动跨领域、跨学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开展多场景、多形式的协同创新活动。

目前,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已建成国家电网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共享(重庆)实验室、药科大重庆研究院药学实验动物中心、超精密增材制造共享服务平台等多个协同创新平台,累计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长安汽车、中汽研、铁马工业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190余项,仅去年,就新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100项,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明月湖产学研合作基地获批川渝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负责人表示,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将进一步做实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上下游共建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统筹行业上下游的创新资源,形成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探索出一条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协同发力的产业创新路径。(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