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举行

12月17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举行,主题为“法治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法律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典型案例”入选名单和《合作推进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倡议书》,首发了《柬埔寨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越南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中国老挝法律研究咨询中心”揭牌成立。150余名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司法部门、高校、律师协会及仲裁协会的嘉宾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加活动,交流分享对相关重大法律问题和热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第四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18 12: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17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举行,主题为“法治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了“法律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典型案例”入选名单和《合作推进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倡议书》,首发了《柬埔寨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越南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中国老挝法律研究咨询中心”揭牌成立。150余名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部门、司法部门、高校、律师协会及仲裁协会的嘉宾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加活动,交流分享对相关重大法律问题和热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供图

该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区域国别学院、国际法学院共同承办,重庆市法学会自由贸易区暨“一带一路”法治研究会、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协办,中国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背景下,聚焦区域国际主题、区域国别主题,集聚区域国际智慧,阐释了当前区域国际问题和解决路径,回应了国际社会关切,凝聚了国际共识,推动了区域国际法和国际法理论不断发展,对促进公平透明规范的双边、区域、多边贸易发展和引导友好解决国际争端均具有重要建设意义。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明全,柬埔寨王国司法部国务秘书兼发言人秦马林,老挝司法部副部长杰士纳,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海龙,中国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原副局长张晓鸣,缅甸驻重庆总领事吕真才,泰国中央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法院院长图恩·马克勇,文莱仲裁协会会长王宇清,缅甸伊洛瓦底省高级法院副院长音音汉,印度尼西亚谏义里地区法院院长穆利亚·马屯缇·音尼,越南法学家协会法律信息处处长阮世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副校长唐力,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君,以及WTO“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的仲裁员杨国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程守太,重庆律师协会会长袁小彬等嘉宾代表出席。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2022年是《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20周年,是RCEP的生效之年。在此背景下举行此次论坛,对以法治方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西南政法大学将加大区域国别学院和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不断巩固和深化“中国—东盟法治论坛”交流成果,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法治文明交流与法治人才教育培养,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西政力量。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在致辞中表示,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法治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法律教育和法治研究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为服务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涉外法律服务,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期待各方在具体行业领域中落实人文交流理念,在中国—东盟法治论坛这一平台下深入开展交流,实质性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李明全在致辞中指出,西南政法大学陆续成立了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和澜湄合作法律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服务中国东盟合作、澜湄合作等区域秩序合作,为中国东盟法学界的交流搭建高水平的合作平台。司法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领域,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探索法律合作新路径,探寻法律服务新模式,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

柬埔寨王国司法部国务秘书兼发言人秦马林致辞时,高度赞赏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君提出的推动中国—东盟商事法律统一的倡议。他指出,现在是中柬关系发展的黄金时代,柬埔寨司法部将继续加大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与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的务实合作,在法治人才培养、司法改革研究、商事法庭和调解中心建设、柬埔寨中国校友会建设等方面做出成效。

老挝司法部副部长杰士纳在致辞中表示,法治是推动两国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司法部将继续拓展中老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交流合作,形成产学研交流合作的联动机制。他支持老挝政法国家学院参加中国组织的WTO模拟法竞赛等国际活动,共同打造中老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他回顾了自2013年以来双方和法治合作成果,如司法部组织的“中国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理研修班”“东盟英才博士项目”。他表示,本届论坛落成的老中法律咨询研究中心将作为中老两国法律咨询和研究、分析的联络中枢,让中老双方在专业合作领域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启新的篇章。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海龙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法律法学界共同打造的重要品牌,是增进彼此间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一直致力于为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期待与东盟国家法律法学界的交流合作结出丰硕成果。

中国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原副局长张晓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东盟和东盟国家的法治合作关系,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执法司法合作是保障双边贸易投资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基础,司法部一贯支持中国与东盟的执法司法和法律交流。他建议,推动中国与东盟谈判缔结《中国与东盟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司法协助中央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泰国中央产权与国际贸易法院院长图恩·马克勇在致辞中指出,法治合作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带一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希望通过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平台达成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

论坛上,发布了19个中国和东盟国家律师事务所推荐的“法律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典型案例”,这将为推动法律服务自贸区建设的高水平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随后,又首发了首部中柬中越法律法学界的一大合作成果——《柬埔寨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越南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其涵盖了柬埔寨、越南外商投资相关的投资准入、土地、税收、海关、外汇管制、劳动用工以及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等法律制度,可为中国企业赴柬越两国投资提供投资法律指引。

论坛上还举行了“中国老挝法律研究咨询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由西南政法大学与老挝国家政法学院共建,分别在两校挂牌落户,旨在进一步深化中老双方在立法研究、法律数据库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通过加强双边法治交流,拓展法律合作领域,服务“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前,双方共同编写的《老挝外商投资法律实务指南》已发布。

当天下午,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围绕“区域法治合作成果与经验分享”“区域与国别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RCEP等自由贸易区规则研究”“‘澜湄’合作机制下的法律问题”“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问题”五个议题开展研讨。中国与东盟法律法学专家学者积极分享相关重大法律问题和热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认识,在交流互鉴中进一步凝聚共识,并一致表达了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法治交流合作的愿景和期许。

闭幕式上,发布了《合作推进中国—东盟法治合作倡议书》,倡议中国与东盟法律法学界继续在历届论坛提出的“共建倡议”和“行动纲领”指引下,进一步深化协同开展法治规则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推动法治合作走深走实。

第四届中国一东盟法治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主题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法治研究”的青年博士生边会。

据了解,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依托,成立于2010年,旨在通过整合中国与东盟法律法学资源,聚焦中国—东盟区域法治建设研究、涉东盟高端法律人才培养以及东盟法律据库建设,目前是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东盟国家法律研究基地、东盟国家适用法律咨询中心、重庆市首批新型重点新型智库。该中心于2019年牵头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该论坛已成为中国—东盟国家法律法学界人士对话交流的重大平台。(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