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城市、人、产业 2022智博会重庆馆展示大数据智能化工作成果

围绕城市、人、产业 2022智博会重庆馆展示大数据智能化工作成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24 17: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2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2智博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届智博会聚焦“智慧城市”年度主题,以线上方式举行。其中,拥有八大创新应用场景,展示着重庆最新智慧科技成果的2022智博会重庆馆备受关注。

2022智博会重庆馆。(供图)

据了解,该馆展区面积2500平方米,参展企业60余家,展示场景百余个,整体布局采取“1+1+8+1”模式进行展示:第一个“1”为序厅,视频呈现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第二个“1”为基础支撑,重点展示基础性、枢纽性的新型基础设施;“8”为创新应用场景,重点展示应用亮点、凸显重庆特色;第三个“1”为成果展,综合展示大数据智能化工作成果。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应用推广处处长罗颖表示,重庆馆围绕“智慧城市”主题和城市、人、产业三大要素,展示了近年来重庆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她还表示,8大领域的智慧应用场景,涉及交通出行、智慧社区、医养结合、智能建造、生态环保、数字文旅、城市安全、智慧教育8个展区。每一个展区的每一项场景都各具亮点,代表了重庆最新智慧科技成果。

例如,交通出行展区重点展示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交通管理等应用场景;智慧社区展区重点展示“互联网+社区党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适老化服务等应用场景;医养结合展区重点展示远程医疗、全息三维医学影像、智慧康养等应用场景;智能建造展区重点展示数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能化作业、信息化管理等应用场景;生态环保展区重点展示智慧广阳岛、智慧河长、绿色双碳、生态修复等应用场景;数字文旅展区重点展示元宇宙、数字文化、数字景区等应用场景;城市安全展区重点展示燃气安全、智慧电梯、金融信息安全、城市生命线等应用场景;智慧教育展区重点展示智慧课堂、教育创新模式等应用场景。

2022智博会重庆馆。(供图)

智能网联展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

作为西部第一个、全国第四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重庆正在加速智能网联产业聚集。罗颖介绍,本届智博会重庆馆,重点展示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

其中,长安汽车全新打造的全电数字平台EPA1,是全球首个兼容纯电、增程、氢燃料等多种动力构型的全电平台,深蓝SL03车型便是长安基于该平台量产的国产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高鸿智联在重庆打造了全国路线最长、路况最复杂、场景最齐全的新型智慧高速公路;两江新区车联网云控平台,已陆续连接智能网联公交车、微循环小巴、出租车、配送车、环卫车、安防巡逻车各类型车辆,初步构造起云边协同的感知决策架构。峘能科技打造的光储充换一体化平台,集成了光伏、储能、充电、换电的一体化微电网装备,实现车电分离;位于永川区的西部自动驾驶测试示范运营基地,开放测试道路达到350公里,可同时承载200台智能驾驶汽车开展测试。重庆新驱动正在打造的主动式公交优先系统可让公交准点率提升50%、通行率提升10%;5G远程驾驶,仅一台远程驾驶舱就可以带动10多辆运输作业车在封闭道路进行运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打造智慧社区展示区 还原社区服务管理过程

社区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聚焦群众重点关注的党建引领、便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基层工作人员减负、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智慧政务服务及疫情防控等方面,重庆馆整体打造了智慧社区展示区域,还原出社区服务和管理过程。

例如在政务服务方面,“渝快办”平台和四川“天府通办”联通,两地联合推出了311项服务事项川渝通办和34类电子证照川渝互认,推进两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适老化、便民惠民服务方面,集成各种健康管理检测设备,打造24小时健康小屋,为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24小时的常规健康检测的同时,也减少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到医院检查遇到交叉感染的风险;推出智能的AR互动健身,无需穿戴任何电子设备,通过人体动作捕捉等技术,根据老年人特征,提供较为舒缓的健身运动引导。

“智慧城市建设,是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抓手。”罗颖表示,下一步,将以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为目标导向,持续加力,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城市大脑”建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有效应用。围绕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出行方面,探索更多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场景;围绕让老百姓生活环境更加舒心,大力打造智慧社区,让老百姓可以通过24小时的线上服务,享受智能化的居家生活,可以有便捷的途径随时随地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围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的安全,通过物联网平台,逐步覆盖各类安全隐患监测,变事后处置为事前可控,防患于未然。(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