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青年对话城口 畅谈一条高速公路带来的期盼

中外青年对话城口 畅谈一条高速公路带来的期盼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04 11: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如何利用才能造福当地老百姓?城开高速的通车对重庆市城口县意味着什么?7月1日,感知重庆·“听Ta讲重庆”参访活动走进城口,邀请八位中外青年嘉宾展开对话,聊聊这座“生态明珠”增绿、护绿、用绿的故事。

(供图)

据了解,感知重庆·“听Ta讲重庆”参访活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市教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委、市文旅委、市政府外办主办的国际传播活动,旨在通过听觉营销,放大重庆声音,讲好重庆故事。活动将沿着高速走遍重庆,邀请智库专家、外籍青年、海外大V深入基层亲身感受丰富多彩、生动立体、开拓奋进的重庆形象,围绕重庆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特色产业、城市建设畅所欲言。

在重庆,提到生态环境好,会想到城口。提到唯一一个不通高速公路的县,也会想到城口。这里地处大巴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达72.8%,有“生态明珠”之称。这里正在修建城开高速,因地势险峻、河流密集,高速公路的桥梁和隧道占比近78%,成为重庆在建高速公路中难度最大的一条。

城口为什么能获得“生态明珠”的美誉?

城口县林业局局长李心忠表示,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2017年到2021年,城口的森林覆盖率连续保持增长,森林面积从337万亩增加到35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8.3% 提高到72.8%,位列全市第一。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南山植物园中心园区负责人鞠学勇表示,城口是重庆最重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基因库之一,拥有高等植物近4000种,像珙桐、红豆杉、巴山榧、巴山松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城口比比皆是。特别是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曾被宣布灭绝的崖柏,在城口重新发现,引起世界轰动。近年来,国家林业局、重庆林业主管部门也高度重视崖柏的保护和繁育,进行人工干预,逐步实现自然条件下的繁衍生息。另外,城口也有不少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像豹、猕猴、黑熊等,是动植物研究工作者的天然实验室。

城口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张国进表示,保护好绿水青山,是城口的生态担当。我们对现有的森林资源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严格规范林木采伐和林地使用,加强森林防火防控。同时,我们将城口县内所有的山林资源纳入林长制保护管理的范围,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同时,我们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国土绿化、农村“四旁”植树四大工程, 2018年以来完成营造林43万亩。最后,我们还加大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特别是对珍稀野生动植物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比如,我们建立了全国首个崖柏扦插繁育基地,并结合退耕还林,引导村民在还林地里种植崖柏,缓解了这一世界极危级植物濒危境地。

高速公路建设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重庆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佘健表示,城开高速公路也是一条生态之路。我们通过线路优化、变更设计、严控弃土等举措,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全线弃土占地减少一半,近五成弃土实现综合利用。比如,全线最长的桥梁温泉特大桥,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周边草木不被破坏,我们就采用了曲线的设计。

为尽可能减少对澎溪河湿地保护区和汉丰湖保护区的干扰,重庆高速集团让澎溪河特大桥与开州区凤凰梁大桥共用“桥位”,以减小两桥分址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城开高速也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设备油污,收集到桶里,拉到固定点集中处理;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罐车拉走,不能污染河流和环境;拌合站设置三级以上的过滤池,变成清水后才能排放;便道施工,要对边坡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及覆土绿化,防止发生水土流失。此外,为减少弃土场占地,城开高速全线变更设计减少弃土场,并通过洞渣反压回填路基、加工为建材等举措,实现了弃渣统筹利用。

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商务领事邵凯婷说道:“我在中国生活十多年来,也一直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我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正在成为全中国共同追求的目标,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身边的环保志愿者也越来越多。”

如何将“生态明珠”打造成为避暑康养“胜地”?

城口县文化旅游委主任牟必韬表示,城口县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山地立体型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约12℃,平均湿度85%左右。近年来,凭借夏季凉爽的气候,城口避暑消夏游在重庆、达州、万州等周边区县打出了名气。城口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挖掘原乡、原味、原生、原貌,让“住森林人家、享清新空气、吸负氧离子、听巴山夜雨“成为城口乡村旅游独一无二的体验。据统计,2021年,城口接待游客430万人次,主要来自达州、万州、开州。因交通不够便捷,城口很多美丽的风景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过,城开高速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系主任王永强表示,高速公路通车后,城口旅游必将迎来爆发之势。在我看来,城口可以抓住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旅游,特别是山地度假旅游和山地康养旅游。同时加强文旅深度融合,找出“亮点”,明确“卖点”,制造“爆点”。比如江津四面山的“爱情天梯”,就借助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推动了旅游发展。

城口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张国进张国进表示,为抢抓高速通车的重大机遇,近年来,城口将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建成亢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亢家寨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推进九重山旅游景区开发,高品质规划建设11个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有序发展约150家中高端民宿,打造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同时,我们大力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提升住宿、餐饮、交通等旅游公共接待服务的品质和能力,吸引更多游客体验巴山原乡、感受生态城口、传承红色基因。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

张国进表示,城口有“大巴山生态药谷”的称号,境内有1000余种可供开发的中药材。近年来,城口县将中药材作为全县农业的举旗产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来抓,构建了“龙头企业+一般市场主体+农户”的生产组织体系,建立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等模式,持续深化中药材良种选育、成果转化推广,建立健全中药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生产体系,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区天麻、淫羊藿等林下生态种植,全县中药材资源总量达36万亩,蕴藏产量近10万吨,产值达6.6亿元,带动全县40%的农户增收。

城口县农业农村委主任许衍表示,城口老腊肉沿袭具有500余年历史的民间加工秘方,是城口县具有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现已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了把城口老腊肉这块招牌保护好,我们走了两条路,一是发挥城口在乡村旅游上的优势,将老腊肉产业和文化融合,计划在厚坪乡打造“老腊肉小镇”,建造传统的老腊肉炕房,挖掘和保护500余年的老腊肉文化。二是走城口老腊肉“再出发”道路,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从品种、工艺、品牌、销售等多个方面,促进城口老腊肉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为城口老腊肉赋能。

城口县林业局局长李心忠提到,城口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2019年,城口县引进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核桃精深加工生产线。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野核桃调和油、野核桃油胶囊、核桃乳等11个核桃产品,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下一步,城口县将在核桃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优良品种选育、深加工、新产品开发等环节持续发力,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