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田间专家访谈活动举行

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田间专家访谈活动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11 19: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10日,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田间专家访谈活动在重庆市农科院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举行,来自重庆和四川的多位农业科技“大咖”现身说法,分享科技如何为农业赋能。

罗嘉 摄

据了解,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将于6月16日在重庆潼南区举行,本次推介会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办,成渝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重庆市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潼南区人民政府承办,主题为“专家田间晒成果 农民云端选技术——科技赋能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会议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届时,来自川渝两地的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业将汇聚在田间地头,相会在网络云端,共商科技合作,共谋“三农”发展,齐力推进科技支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

苟小红:重庆市农科院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罗嘉 摄

重庆市农科院院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苟小红说,建院16年来,重庆农科院一手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一手抓科技服务能力提升,通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60余项成果,40个农作物新品种,13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奖,这是重庆市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去年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2020年11月,重庆市农科院与四川省农科院联合发起成立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汇聚了川渝两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共123家成员单位。

“我们聚焦粮食安全、农产品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紧密合作。”苟小红说,该联盟成立一年多以来,共联合组织实施了科技项目近40个,发布重点应用科技成果100余项,在川渝两地的30多个市区县推广示范最新的科技成果。

“这次推介会,也将是对农业科技成果成色的考验。”苟小红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生产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成果好不好实践来检验,成果用哪家用户说了算。

张雄:四川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带来100项农业科技成果

罗嘉 摄

近年来,在川渝两地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对接下,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联合编制和起草《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专项规划》《关于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专题汇报》,其主要内容被川渝两地党委政府吸纳采用,为川渝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是川渝两地农科院的再次携手,我们也为本次推介会带来了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张雄介绍,在本次推介会上,四川共带来了100项农业科技成果,涵盖了粮油、蔬菜、水果。

“我们将和重庆市农科院一起推进川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研发新的农业品种,在粮食优质高产的路上再破纪录。”张雄说。

李贤勇:科研工作必须结合产业需求

罗嘉 摄

作为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重庆市农科院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李贤勇曾带领团队率先攻克重庆地区不能生产优质稻米的难题,在保障川渝两地粮食生产,助力稻农增产增收的过程中书写下浓重的一笔。同时,他参与研发的水稻品种远赴东南亚、南亚、非洲多国,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川渝智慧”。

“科研工作必须结合产业需求,这是我从事水稻研究工作以来的体会。”李贤勇说,自己开始水稻研究之时,水稻产业的需求已经由追求产量为主的数量型转向追求品质为主的质量型。当时,重庆水稻生产“前期阴雨寡照,后期高温伏旱”,不利于优质稻生产。

如何才能提高水稻品质,围绕这个问题,李贤勇的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重庆第一个优质稻品种及超级稻品种,实现了高产优质。

“目前,我们已经培育出5个一级优质稻品种,其中包括了国家优质稻金奖品种‘神农优228’,整体实现由劣质向优质,由普通三级优质向二级和一级高档优质提升。”李贤勇说,这些优质品种已经在南方稻区推广超过1亿亩,并且每年还向东南亚沿线国家出口种子两千吨左右。

下一步,李贤勇所在的农科院水稻研究团队还将在传统优质高效的基础之上,向培育适合丘陵山地轻简化种植的品种、稻米安全、培育健康功能品种等三个方向拓展。

蒋开峰:培育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农产品

罗嘉 摄

“最近几年,我们所在水稻、高粱、玉米、萝卜等农产品的品种研究上都有重大突破。”访谈活动现场,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研究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蒋开峰向众人分享了自己参与研究的多项农产品新品种。

在水稻方面,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近年来培育了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品香优系列品种,新推出的9个品种全部达到了国标、部标二级以上。其中,蒋开峰重点推荐了三个品种,分别是品香优美珍、品香优秱珍和品香优五山丝苗,他们的作用均为增产,每亩可增产40-100斤。

除此之外,蒋开峰还介绍了该所研发的萝卜新品种“蜀萝11号”。“这种萝卜外观好看、表皮光滑、口感细腻、有回甜味,既适合煮汤,有适合凉拌、炒等。”蒋开峰说,该品种已在四川、重庆投入2万余亩,相比春播的萝卜品种,可增产30-40%。

姚雄:农村对农业科技成果有着迫切的需求

罗嘉 摄

在本次访谈活动中,有一位特殊的“农业科技大咖”,他不仅长期参与农业科技研究,还有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

重庆市农科院研究员、博士后、酉阳县龙潭镇桐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姚雄说,在自己一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中,他发现农民对高品质的农作物新品种、轻简化的绿色生产新技术、高效益的种养新模式和实用可靠的丘陵山地农机具有着迫切的需求。

去年5月,姚雄被派驻到桐岭村,驻村的第一时间,他就开展了调研,发现水稻是最符合当地资源禀赋、最受农民群众支持、最有发展基础的产业,于是,他将梯田开荒复耕、发展高山优质稻作为桐岭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

编制《桐岭村乡村振兴五年总体规划》,在村里试验种植重庆市农科院培育的优质水稻突破性品种,为村民示范优质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在关键农时季节举办高素质农民技术培训班,通过一系列举措,如今的桐岭村完成了千亩撂荒梯田的复耕复种,种植的大米综合品质达到了国标一级。(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