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个多月的调整升级,4月2日晚,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如期与观众见面。
这台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黎明即将到来的前夜,与敌人殊死搏斗、宁死不屈的感人故事为基础的舞台剧,再次为山城重庆增添了一抹鲜艳的红色。
邓蕊 摄
剧目优化升级2022再出发
谈起此次调整升级,《重庆·1949》总出品人重庆兴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晓平感触颇深。一方面是文旅市场的巨大需求,一方面是出品方对舞台剧艺术品质、表演质量的不懈追求,最终投资出品方与导创团队达成共识,放弃短暂的票房收益,埋下头来对内容再次进行打磨升级,对技术环节再次精益求精。宋总表示,旅游演艺的内容要不断更新,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一台成功的旅游演艺没有一个最终的完美形态,我们只是一直在朝着让《重庆·1949》更加完美的道路上努力前进。
据悉,《重庆·1949》的内容优化升级是这台大型红色舞台剧2022年再出发的一个起始标志,剧目出品方和运营方丝毫不掩饰要把这台剧目打造成重庆乃至全国旅游演艺标杆之作的“野心”。宋晓平说:“能用一台剧彰显重庆的城市精神,突出重庆的城市文化,致敬重庆的红色历史,让全国观众来到重庆必看《重庆·1949》,这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邓蕊 摄
多方升级提升观众观剧体验
而此次《重庆·1949》的调整升级,到底有哪些内容让观众为之眼前一亮?剧目总导演李捍忠介绍到,《重庆·1949》要讲的不仅仅是当年在白公馆、渣滓洞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先烈们的故事,还有无数为了重庆的解放而牺牲的大量地下党员、解放军官兵的故事,这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一座城市重生的故事;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里,每个普通人选择和信仰的故事。《重庆·1949》从创作之始,导创团队就在追求用一种不一样的表现手段,讲述一段家喻户晓的革命故事。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剧场里,拥有5环旋转的舞台之上,所有演职人员都追求着“移情入景,移景化情,情景共赏”的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次提升,我们依然紧紧抓住我们的初心,深挖人物情感,梳理故事脉络,使故事讲述的更清晰,思想传递的更明确。在家国情、兄弟情、爱情、母子情多条情感线索上,着重打磨人物情感,从而透射出众多革命者对信仰的坚守。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观众的观演感受,我们在音效、视效等方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提升,使舞台机械、声光电与故事发展、人物情感更加有机融合。我们对部分场景进行了针对性的处理,使每一个场景都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使人物情感和故事线索更清晰,主题更凸显。“这次优化升级是《重庆1949》这个剧目的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我们还会根据时代需求、观众需求、艺术需求不断地完善提升,真正达到艺术精品与文旅产品的完美统一。”李捍忠介绍说。
沉浸式演出大受好评 高科技舞台独一无二
据了解,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自2021年7月1日正式公演以来,受到了来自市场、行业、观众的广泛好评。这部讲述红岩故事,弘扬红色精神的舞台剧一经推出,就以独一无二的舞台表现形式,蒙太奇式的叙事特点,浓厚典型的的城市精神,迅速震荡了旅游演艺市场。业内人士称:《重庆·1949》的推出,填补了重庆主城缺少大型旅游演艺的空白,是一台能真正凸显城市精神、展现英雄历史的艺术作品。
该剧采用世界独创的多维立体沉浸式室内旋转舞台,其舞台机械结构之复杂、创意构思之精妙,让人叹为观止。整个舞台由五个可360度旋转的圆环组成,其中1.2.3环为核心表演及布景区域,而4.5环则既是舞台也是观众席,演艺空间与观演空间交相穿插,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经历一场身临其境的独特视听体验。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个机械舞台,舞台的五个环全是独立运转构成的,在运转过程中会分很多方向的运动,每十度变换一个场景,一共可变换出6,000多万个可视场景。
最吸引眼球的是磁器口码头的原型也被搬在了舞台上,制作方用70多个台阶、两边18米高的吊脚楼完整的还原了40年代的磁器口码头,核心舞台的最高点可以达到15米,这也是颠覆了传统剧场舞台的概念。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室内吊脚楼建筑群,层层叠叠、交相错落,完美再现40年代重庆城市风貌;这里有高耸陡峭的码头石阶与牌坊,伴随着一声汽笛轰鸣,一艘巨轮扬帆驶入舞台,演绎一派磁器口码头的繁忙景象。
据悉,此次剧目调整升级之后,《重庆·1949》将继续保持常态化日常演出,观众朋友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一九四九演艺”查询相关演出信息和票务信息。(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