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织中国草,共育中国心 一一渝港澳自然探索大赛夏知草活动“三秀”荣昌非遗

同织中国草,共育中国心 一一渝港澳自然探索大赛夏知草活动“三秀”荣昌非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30 20: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增进渝港澳三地青少年交流,鼓励他们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记录自然,今年,重庆发起了“走进四季·爱上万物”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大赛公益活动,分为春知花、夏知草、秋知树、冬知药四季比赛阶段,共8个活动贯穿全年。

5月29日,荣昌非遗“三秀”中国草体验活动在安陶小镇三矿井举行,作为“走进四季·爱上万物”第二季“夏知草”的主要线下活动,来自渝港澳三地的200余名参与者在这里感受荣昌夏布的时尚魅力,体验荣昌陶的精湛工艺,品读荣昌折扇的文化韵味,开启一段文化与自然的探索之旅。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政府港澳办、市政府新闻办、市教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委、市林业局,香港教联会、渝澳联谊总会、香港内地学生联合会等港澳地区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荣昌区委宣传部、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南山植物园、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重庆鼎行模特经纪公司主办,荣昌区政府新闻办、区文化旅游委、区教委、安富街道、万灵山公司承办。

夏布,中国最古老的布料,原材料为“中国草”苎麻。以苎麻纺织而成的夏布,看似粗粝,却抚之柔软,看似陈旧朴素,却淡然若风,完美地与中国人的气质相契合。

源起于汉代的荣昌夏布曾多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向全世界展现荣昌承载文明基因、融入当代创意思维的非遗活化继承成果。

活动现场,重庆鼎行模特公司总经理、知名模特赵一婷带领数十名模特身穿夏布制作的服饰,用T台走秀展示了夏布之美,“唤起”众人对夏布这一传统工艺的记忆。

夏布非遗传承人马仁芬现场授艺,展示了夏布织造过程。

“夏布编织过程中,力量要均匀,布的平面边沿要织得平顺、伸展,无破烂断头,线断接头要不现痕迹。”马仁芬介绍,夏布生产在编织过程中,需要经过打麻、漂白、绩纱、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刷浆、织布、漂洗、整形及印染等工序,因麻质冬暖夏凉、通风透气的特性,夏布在做成衣服后,易洗易干,且凉爽理汗。

2008年6月,夏布织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观之有晶莹剔透之形,叩之能发清脆悦耳之声,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这是荣昌陶器。活动现场,荣昌陶非遗传承人刘吉芬展示了荣昌陶器的制作技艺。

“从选泥、晒泥,到制坯、晾坯,再到熏窑、烧窑,荣昌陶器的工艺流程十分复杂,主要有二十三道工序。”刘吉芬说,正是荣昌陶器独具地方特色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为中国陶瓷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页。

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中兴于元明,复兴于清代,荣昌陶现主要分布于荣昌安富,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夏布和陶器,活动现场,荣昌折扇非遗传承人李开军还带来了荣昌折扇的制作技艺。

“文人雅士摇扇,出口成章;女士轻拂折扇,步履生姿。由于产品精致典雅、小巧玲珑、易于携带、清暑消热等特点,折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及美术工艺装饰的独特产品,也是最具东方色彩的装饰品之一。”

李开军说,作为三大名扇之一,荣昌折扇有绸面串子、水磨夹子、雕嵌、漆面、泥金、金粉写画等品种,主要代表作有传统的黑纸扇、棕竹扇,绸扇及夏布扇。

“荣昌折扇在面料运用、制扇工艺上都与苏杭的折扇有一定区别,整个制扇工艺流程分为16个工段145道操作工序。”

据了解,荣昌折扇制作技艺在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次活动中,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同学们一同体验夏布、荣昌陶、折扇制作,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来自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的国际传播官李佳旋和詹姆斯一起对整场活动进行了直播,全程用英文向海外观众介绍荣昌非遗文化。

在此次活动的举办地三矿井城乡融合示范点,蓝天白云,青瓦红砖,一栋栋特殊的建筑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这是由清华大学师生团队主持设计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这个工作站是用废弃的矿井场地和房屋进行改建,历时3个月。”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该工作站建成后,先后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清华大学学生领导力“唐仲英计划”学院33人前来参加社会实践,就三矿井所在的通安村村集体经济、陶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并设计了多件文创产品。

通过这个工作站,师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广阔的乡村田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据了解,三矿井城乡融合示范点包含陶艺制作研究中心、非遗文创产品工作室、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等,由清华同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设计。(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