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到国泰民安、山河锦绣,回望来时路,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取得了伟大成就。
重庆九旬抗美援朝老兵李百操的立功证明书。(供图)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两江新区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百操是大竹林街道星汇社区居民,在他家中,珍藏着军功章、军功证明书、军装照等勋章和荣誉:红闪闪的军功章、60余年前的军功证明书述说着荣誉和奉献;泛黄的军装照里英姿飒爽,目光中透露着军人的坚毅和自豪……
提起抗美援朝那段经历,李百操思路清晰、记忆深刻。回忆峥嵘岁月,李百操思绪万千,为笔者讲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下,为国为民冲锋陷阵的热血故事及所见所感。
1928年,李百操出生在重庆市奉节县青龙镇,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腿脚不好,靠种田拉扯大三个儿子。李百操是家中长子,早早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1948年冬天,李百操和族中堂哥路遇土匪,在紧急时刻李百操跳崖逃生。回忆起这段经历,李百操话锋一转说道:“解放之后社会稳定,我打心眼里感激共产党。”李百操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仿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唱的一般,1951年5月,就着一腔保家卫国的青春热血,才20岁出头的李百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李百操回忆道,当年,“争上前线、枪林弹雨、死守战壕高地”这句话在他眼里是这场战役的真实写照。
“那时候物资紧缺,靠高粱米、小米维持生活。”李百操回忆,美军飞机的疯狂轰炸,切断了志愿军的食物供给线。当时为躲避敌人的轰炸,他和战友们连续在战壕里面呆了十多天,还多次与敌军交锋。
因身体素质过硬,李百操有了另一番人生际遇。1952年1月,李百操体检合格后,被选送回国在哈尔滨航校学习,他说:“我们学习的时间抓得很紧,如饥似渴地学习飞机制造、空中通信、射击等课程,毕业时我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尽管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李百操对当年的学习生活仍然记忆犹新。
毕业后,李百操被分配到南京学区十一师二十一团一大队担任飞行员,1953年9月,李百操又到徐州的部队担任飞行射击员,因他能力突出,后荣获三等功。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一切服从组织的安排。”1964年,李百操转业到地方,在重庆市奉节县木材公司任职。
李百操识文断字,很快熟悉了木材公司的工作,同时受从军经历的影响,他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血脉里,传承到工作岗位上。
在老伴邓顺荣眼里,李百操工作认真、有原则,在木材公司工作多年,深受上级信任,“不管是工作问题,还是生活困难,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他从来没找过组织。” 而在李百操看来,工作尽心尽责是应当的,更令他骄傲的是:曾经当了一年多的居委会主任,介绍了好几个优秀同志入党。“我很高兴能介绍优秀同志入党,我们一起发挥党员本色,建设祖国。”
不再是20出头的少年,已93岁的李百操仍是腰杆笔直、红光满面。他一直以来饱含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工作和生活,这也体现在他一直以来对子女的教育中。
“按照党的要求来教育,要对社会有贡献。”说起对孩子的教育,李百操老两口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孩子好好学习,有个好成绩,参加工作后,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秉持这样朴素的教育理念,在那个年代,他们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两个高中生。
儿女们长大后走上工作岗位,立足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贡献,提起这些,李百操格外自豪。如今李百操还有了曾孙,闲暇时和家人出门走走看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家乡的发展变化,让他觉得非常舒心。
近年来,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做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及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八一”走访慰问活动及拥军优属等工作。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与李百操一样的老党员、老兵们在战争时期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更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不遗余力贡献力量,几十年的峥嵘岁月,见证了一名老兵对党的忠诚,为更多人带来鼓舞前行和激励奋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