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效果•大江奔流】 江津区推“船舶公厕” 船舶污染物接收行动促绿色航运发展

【看效果•大江奔流】 江津区推“船舶公厕” 船舶污染物接收行动促绿色航运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22 19: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21日,“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五周年”行进式采访报道组来到重庆市江津区,了解该区如何通过创新式“13419船舶污染物接收行动”,促进绿色航运的发展。

12月21日,一艘挂着“江津区船舶垃圾公益接收点”的“重庆环保3号”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正在作业。邓蕊 摄

为减少过往船只及趸船产生的船舶污染物对长江水体造成污染,江津区启动了“13419船舶污染物接受行动”计划,即1艘接收船,3处接收口,4个公益接收点,19家港口企业在码头区域进行靠港船舶的固体垃圾和油污水接收。

据悉,2019年,该区投入资金120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船一艘,用于辖区长江沿线37艘趸船固体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的接收、转运、处置。在石门、珞璜、德感设立三个船舶污染物公益接收点,承担过往行船的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接收。全区248艘营运船舶,需进行生活污水搜集装置改造171艘,已全部按照要求完成改造,改造率100%。

该区还在白沙、几江、珞璜水域设置3处船舶污染物接收口,用于“环保3号”接收的船舶污染物转岸处理。同时,在全区19家港口企业推行靠港船舶的固体垃圾和油污水接收,通过系列措施有效助力了船舶污染物“零排放”,促进绿色航运发展。

在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方面,2017年,江津区制定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全区18座港口码头全面运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形成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工作的运行和联合监管机制。

据江津区港航事务中心副主任郭旭介绍,今年截止到11月份,船舶移动设施共接收生活垃圾260吨左右,生活污水16000吨左右,作为固定设施的补充。

据悉,船舶污染主要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对周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三类。船舶生活污水主要是指人的粪便水,包括从小便池、抽水马桶等排出的污水和废物;从病房、医务室的面盆、洗澡盆和这些处所排出孔排出的污水和废物;以及与上述污水废物相混合的日常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船舶垃圾指在船舶正常的营运期间产生的,并要不断地或定期地予以处理的各种食品的,日常用品的,工作用品的废弃物和船舶运行时,产生的各种废物,主要有食品垃圾、塑料制品垃圾。油类指船舶装载的货油和船舶在运营中使用的油品,包括原油、燃料油、润滑油、油泥、油渣和石油炼制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石油和油性混合物。

船舶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不仅污染水质、破坏生态,还会影响江河本身的调节功能,给河流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渔业生产等带来严重的危害。

据了解,江津区地处三峡库区尾端,拥有长江黄金水道127公里(河岸线两岸共计约200公里),主要为山区自然河段,规划港口岸线52.1(修编前)公里,现有港口企业18家,水路运输企业10家,营运船舶244艘,其中货船200艘、客船44艘,总运力43万载重吨。2020年11月,全区港口吞吐量1360万吨,集装箱 5.8万标箱,货运周转量638844万吨/公里,客运量27.3万人次。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细化码头船舶污染物处置方案和措施,将原固定和移动设施相结合提升为固定设施为主移动设施为补充的运行方式,达到船-港-城的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运行目标。(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