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将于十月启幕

第十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将于十月启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28 21: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8日,第十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商务委举行。会上宣布,第十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以下简称“火锅节”)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重庆悦来国际博览中心正式举行。

第十一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现场图。主办方 供图

本次火锅节由中国饭店协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支持,重庆市火锅协会、渝北区商务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小面协会、重庆市烹饪协会、重庆市饮料行业协会、重庆市美食文化研究会协办,重庆亚美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届时,来自全国的1000余商家将齐聚悦来国博中心,涵盖重庆、全国火锅品牌企业、火锅食材、调味品、设备及配套服务,展示火锅产业发展盛况,并设置火锅加盟连锁展、火锅文创展、爆品食材专区、城市扶贫专区、重庆小面展、饮料及饮料加盟展、特色中餐美食展、非遗火锅宴席展等,从传统到跨界,从零售到新零售,参展商带来独家、一手资源,为从业人员及广大市民提供集参观、洽谈、采购于一体的火锅产业新展示场景,显示重庆火锅产业化结构提档升级,以及全国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本届火锅节以“国际化、专业化、时尚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方向,全国火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相关企业将参展参会。与往届火锅节相比,本届火锅节有以下七大亮点:

一是规模实现新的突破。首次实现展出面积6万平方米,来自全国各地300余家火锅品牌企业参展,1000余家产业链商家助阵,火锅食材批发商、经销商和火锅经营商、加盟商等4万余人报名现场观摩;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背景下,预计接待市民将超过10万人次。

二是携手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美食产业互动共促。10月16日上午,成渝两地将同步举行第十二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第十七届成都国际美食节启动仪式,进一步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餐饮行业交流合作。

三是充分植入直播带货元素。设立重庆火锅直播间,邀请媒体资深代表、企业负责人、美食KOL(美食达人大V)等对火锅节现场盛况进行直播,加大重庆火锅品牌宣传;联合央新公司组织具有较大影响的网红主播,在现场开播带货。

四是发布中国火锅影响力100强。由中国饭店协会和美团点评主办,根据美团相关大数据统计,结合企业品牌影响、连锁经营、产业链发展等情况,举办中国火锅影响力盛典,对外发布中国火锅影响力100强。

五是同步举办线上火锅节。主办方将联合美团点评,重点筛选一批以老字号、知名品牌、网红热点等为代表的火锅企业、门店,集中入驻美团APP“重庆火锅品牌馆”,在火锅节启动之时同步亮相,打造线上火锅节,并延续至年底。

六是打造本地电商平台。由市火锅协会联合重庆银联分公司、市交通银行共同建设的“火都惠”火锅电商文化平台也将在火锅节期间亮相,该平台定位于强化商家与顾客的互动营销,集商品展示、会员营销、外卖点餐、连锁加盟、供应链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七是增设相关特色专区。联动烹饪协会、美食文化研究会,开展厨艺表演、技能展示等各类活动,举办非遗火锅宴席展;集结部分贫困区县农特优新产品,组织火锅企业开展对接采购。

据重庆市商务委总经济师李巡府介绍,截止2019年底,全市火锅门店近3万个,全年营业收入近600亿元,从业人员近60万人。一是走出去发展。多家品牌火锅企业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开设门店200余家。二是文化影响。2006年,重庆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命名为“中国火锅之都”。2006年、2016年,重庆火锅先后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响誉全球。2016年,重庆火锅被评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首。2019年,直径达10米的“天下第一大火锅”参加第二届进博会,反响良好。三是产品出口。据海关统计显示,2019年,重庆火锅底料出口到22个国家(地区),共900吨,货值328万美元,既推介了重庆美食,又扩大了重庆城市影响力。

本次火锅节期间将开展多场行业交流活动,中国火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中国火锅影响力盛典、“巴渝工匠”杯重庆火锅调味大赛、重庆火锅采购对接会、火锅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暨爆品食材优选会等,将为重庆火锅产业探寻发展蓝海,发挥明星企业的经验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为回馈市民,助推火锅节趣味体验,邀约网络红人、视频达人发起制作创意视频,以#重庆火锅节#为话题,在全网发起,并由火锅企业、门店跟随话题进行创意拍摄,开启打卡重庆火锅,赢现金好礼的活动。奖励细节将在火锅热评榜、火锅天下HOT微信公众号公布。(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