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东安镇兴田村:从特困村到避暑圣地

城口东安镇兴田村:从特困村到避暑圣地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8-25 21: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重庆市最北端,集“老、边、山、穷”于一体,县域国土面积35%属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2.2% 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口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同时,这些红线范围内又有大量原住民居住、生活。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底城口全县共有贫困人口4万多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5%,怎样让大山深处的群众脱贫致富是城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

2020年8月18日,城口县兴田村脱贫先进户、“四合院大巴山森林人家”女老板赵友兰与入住客人周景琳在院前谈笑风生。邓蕊 摄

城口县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深林覆盖率超过70.2%,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一起,三项指标长期保持重庆市第一。城口县委县政府立足城口生态环境保护前提,分析城口资源现状,作出了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县域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决定,而大巴山森林人家既可以借群众自建房改造,兼顾了自住、经营双重需求,又可以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见效快、成本低、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好,成为了城口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和依托。

兴田村位于重庆市城口县东安镇东南端,海拔1200-2300米,高山深沟,距城口县城70公里、巫溪县城90公里,长期与世隔绝,直到2010年才借省道301贯通解决了公路。2010年之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40%,近20%农户举家外迁,属重庆市及秦巴地区最落后的特困村之一。

幸运的是,贫困与落后使这里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得以很好保护留存,为当下的跨越奠定了基础。一是生态优良,村域森林覆盖率91.8%,大面积原始森林和众多动植物资源得到完好保护。二是环境清洁,农户沿亢河两畔星罗棋布,传统自然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干扰极小,地表水均为天然一类水质,基本没有大气、扬尘和噪声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也很轻微。三是气候宜人,村内人口居住区域海拔1300米左右,年均气温12.2℃,湿度85%左右,负氧离子18000-32000个/立方厘米,是最适宜人类生活的典型地区。四是风光秀美,亢河贯穿全村,两岸喀斯特峰丛地貌发育良好,秀峰、溪谷、溶洞、森林、田原、民居等景观丰富,在大巴山里独显其秀丽奇绝。五是风情浓郁,大巴山区原质原态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在这里保存较好。

东安镇党委、政府看到了兴田村的资源优势,2011年借301省道贯通的机遇,东安镇、村两级引导群众尝试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发展乡村旅游。至2012年底,16家森林人家开业,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同时,城口县委、县政府打响了旅游发展攻坚战,亢谷景区规划落地并于2013年全面启动建设,位于该景区核心段的兴田村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和带动。

模范带头作用下,当地群众看到了美好前景,开始主动参与大巴山森林人家建设。到目前为止,全村206农户有123户发展大巴山森林人家,床位达到3567张。兴田村25户贫困户中14户直接经营、3户间接经营森林人家。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1980元增长到2019年的1.82万元。2019年底,25户100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

东安镇兴田村2组村民赵友兰家,家中共5口人,其中3人残疾,家庭极为贫困,于2014年被认定为新一轮建卡贫困户。年事已高的母亲蒋礼美右腿残疾,无劳动力;赵友兰本人于2013年因车祸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治疗初期一个月内花费近8万医药费,后遗症致其行走不便,并需常年治疗;丈夫刘确友幼年时因意外致右手三级残疾,其外出务工收入是家庭全部的经济来源;家中还育有一儿一女均在读书。

2014年,在乡村旅游发展浪潮的牵引下,赵友兰一家不甘落后,主动联系镇村工作人员请求支持修建住房,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9月,赵友兰一家开始修建住房,政府通过整合残疾人建房、户貌六改政策予以支持。2015年6月房屋建设完成,赵友兰借款近30万元。同年10月,“四合院大巴山森林人家”以客房8间、床位16张,40人就餐的规模正式营业。

今年60岁的周景琳来自四川达州,每年夏天都会到赵友兰的“四合院”住上一个月,至今已是第六年。“我几乎走遍了国内的山山水水,但感觉还是亢谷的兴田最宜人。在这里避暑,养生养心,人心不浮躁,也没有想家的感觉。另外,这几年我也切切实实看到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是如何落实到了他们每个人头上,并如何逐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她说。

“兴田村曾是东安镇最穷的地方,原有的200多户村民,走得只剩下60多户。大巴山森林人家的开办,吸引了人员的回流,目前已有123户村民从事大巴山森林人家经营,且数量还在逐年增加,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城口县东安镇党委书记谢国洲说。

赵友兰一家“我要脱贫”的斗志和勤奋鼓励着更多建卡贫困户脱贫致富,于2015年底越线脱贫,也因此被评为2015年脱贫先进户。目前,开业至今,在驻村工作队帮扶指导下,“四合院”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年旅游接待收入可达8万元。(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