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绿皮慢车去“柏林”(摄影包亮)
坐绿皮慢车去“柏林”(摄影包亮)
乘坐5612次慢火车的小旅客(摄影包亮)
近日,重庆开往内江的5612次列车驶进重庆南站,站台上开始人声鼎沸,来自九龙坡的一个旅行团正在呼朋引伴。
“快来看,这趟慢车好有特色。”
“对头,你要把这个车的方向牌框进来,‘体验慢火车,寻找慢记忆’那几个字才照得清楚。”一群在方向牌前拍照打卡的阿姨中,唯有那个领队模样的很冷静,她招呼着大家抓紧时间上2号车。
记忆之旅
领队叫唐朝玉,因夫家排行老二,大家都叫她“二嫂”。此次,她带领一行27人去柏林。新成员杜正碧和李姐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好欣赏窗外飞逝的美景。
此时,列车长龙瑜梅巡视到了2号车厢,她提醒大家,列车即将通过长江边上的“马桑溪”古镇。10点23分,掩映在一片繁花绿荫之中的古朴小镇就映入眼帘,那微缩的景观尽管一晃而过,然而大渡口车站及绿皮车厢的组合还是凸显出成渝铁路携手水路共发展的昨天,它们和不远处的“马桑溪”大桥一起,静默地守候着这一方天地数百年。
杜姐来自二郎的巴国城,性格开朗的她,很快就和邻座纳鞋底的刘阿姨聊开了。“我是第一次去柏林,是朋友介绍加入的这个群。这次到柏林站,车票只要10.5元,当地农家乐包吃住一天,居然只花费79元,这种消费水平,耍起来完全没得负担,听说那里的风景很好,安逸得很。”
一旁的二嫂接过话头:“2009年,我们去柏林的时候,价格更便宜,一天消费只要25元,农家乐只有车站附近那一家。后来,乘坐慢火车到柏林旅游的人多起来后,带动了那一方的经济。农家乐多起来了,修得还好,家家都置办轿车,现在上山,可以喊车来接送。”
听说二嫂是2009年的游客,刘阿姨有些惊讶道:“这么多年,你每年都去,那你还真是一部活字典。”
二嫂说,她这个团体的成员,最多一次高达70多人。今年,杜姐和李姐两家人加入进来,成为石笋山旅行团的新鲜血液。
柏林过往
柏林站,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上的一个五等小站,车站现有职工7人,行政区域属于重庆市永川区。很多人一提到柏林站,就会联想到德国首都柏林,所以很多旅客一下车,就会和站名牌合影,朋友圈就会出现“德国柏林重庆分林”的言语。但此“柏林”非彼“柏林”,现在车站后面的石笋山风景区,成了很多旅客最终的目的地。
二嫂就是柏林站众多旅客中的一员,一路欢笑,中午1点半,列车到达柏林站。二嫂一边招呼着团员们下车,一边电话联系来接她们的司机。和二嫂的繁忙相反,站在候车室门口的张有绪大爷,则显得很悠闲,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来往的人们,开心得像小孩一般。
张大爷是柏林站的退休工人,家就住在候车室旁边的车站家属区。在柏林站的33年里,他历数着这个小站的发展变迁。
“上世纪80年代,柏林站这附近有一个几千人的制碗厂,多闹热。90年代中期,碗厂倒闭,柏林站一下就冷清了。我们车站是一个职工守着那间行车室,用一副信号旗、一个对讲机来数我们的日子。周边那些村民更恼火,大部分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多艰难。”说起柏林站的曾经,67岁的张大爷有些黯然。
2010年,地方政府出资打造柏林站背后的石笋山,在国营林场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出佛寺、道观、古城墙等景观,景区打造好,交通条件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5611/5612次列车、柏林站成了当地人脱贫的“起点”,这里多一名旅客,就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多贡献一份力量。
看着精神头很好的张大爷,柏林站站长唐建文补充道:“因为地处大山,到目前为止,大型客车仍不能直接开上景区,5611/5612次列车就成了旅客们的首选。每年开春直至年底坐慢车来旅游的人都很多,旅游旺季,我们站最高流量达400、500人左右,人来了,车站热闹了,脱贫致富对于山上的人和车站周围的人来说,不再是梦”。
柏林站是一个乘降所,这里没有专业的客运员,站长有时候是客运员,有时候是安检员,为了旅客的安全,他随时在改变自己的身份。
云寨风情
列车到达柏林站,二嫂她们挥手告别车站人员,上了农家乐的专车,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机,准备拍摄进山的沿途风景。
目之所及,满目青翠,心旷神怡。那富含氧离子的空气里有一丝丝的清冽和甘甜。随着路的蜿蜒,她们惊喜地遇见一帧帧不同的画面。路边的野花,开出这个区域独特的景观,艳丽的野牡丹和幽冷的绣球花争奇斗艳,散落在农家院落,给房前屋后升腾起一种雅丽的画面;古老的城墙,随山势蜿蜒,惊现动人的曲线;蓝色的孔雀湖,闪烁在两山之间,似幽蓝的一湾清浅。
在上山的途中,可以清晰地听到山下列车的鸣笛声,如果是步行上山,还可以看到镶嵌在两根钢轨边的柏林站。
“一天中,上午我们是做准备工作,下午才开始上班,因为5611/5612次列车分别是1点半和2点半左右到,慢车到,我们才开始营业”,石笋山景区“和为贵”农家乐蔡老板这样说道。慢车为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山高路陡,如果没有铁路,开发后的景区没有旅客来,依然不能盘活当地经济。因为这个原因,铁路职工在当地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同样的,为了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不管是慢车上的列车员,还是柏林站的职工,都在用心服务好每一名旅客。
30分钟后,专车来到石笋山最高海拔处云寨坪。那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度假酒店赫然矗立在眼前。曾经在温饱线上的村民们,换上了职业盛装,迎接八方来客。远处隐隐传来了火车的鸣笛声,那是铁路沿线群众摆脱贫困走向致富之路的号角声。(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