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眼科教授研究致盲性疾病十余年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今(9)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眼科杨培增教授主持的《免疫性高致盲眼病发生的创新理论、防治及应用》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杨培增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从2006年开始,杨培增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对这两种常见致盲疾病类型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重庆眼科教授研究致盲性疾病十余年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来源: 华龙网
2018-01-09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华龙网1月9日12时30分讯(记者 黄宇)今(9)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眼科杨培增教授主持的《免疫性高致盲眼病发生的创新理论、防治及应用》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杨培增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第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据悉,免疫性高致盲眼病是一类常见而又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其中葡萄膜炎是最为重要的类型,其所致盲目占盲人总数的10%-15%,Behcet病和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所致盲目占葡萄膜炎所致盲目的50%以上,并且多发生于青壮年,反复发作,治疗非常棘手。

从2006年开始,杨培增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对这两种常见致盲疾病类型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团队创建了国际上最大的葡萄膜炎数据库(18000余例)和最大样本库(16000余份),解决了葡萄膜炎精准诊疗研究中大数据库和生物样本缺乏这一关键问题,对葡萄膜炎临床诊治和免疫、遗传机制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两种重要致盲眼病发生中一条重要新通路——IL-23/IL-17及其靶细胞,揭示出该通路调节网络功能紊乱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发现与Behcet病相关基因变异42个(占全世界报道38.5%),与VKH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29个(占全世界报道80.5%),创立了两种疾病发生的Th17细胞及其调节网络紊乱的理论框架。

在大数据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创立了系列科学治疗方案,解决了两种疾病缺乏科学化、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关键难题,使两种疾病治愈率达86%和90%,改变了以往两种疾病不可治愈的观点。为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来自海外的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挽救了视力。

杨培增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Nat Gene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86篇,其中在国际眼科实验杂志排名第一的IOVS杂志上发表论文31篇,2017年接受ARVO Insight专访,成为国际上作者专访栏目的第一位受访的眼科研究者。与其他教授一起主编五年制规划教材及其他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以大会主席组织了第一至六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据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统计,杨培增教授作为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总数、总IF值及平均IF值在国际葡萄膜炎领域均列第一位,在爱思唯尔2015年高被引学者榜(中国区)医学类排名第16位。

(黄宇)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