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月3日14时1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5年3月,根据重庆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市人社局、市三峡担保集团出资组建了重庆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小微担保公司),记者今(3)日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截至2017年12月25日,全市政策担保规模突破百亿大关,户均11.7万元,为全市担保行业最低,扶持创业8.8万人,带动就业44万人,小微企业客户占比100%。
9类人群受益 2年发放贷款102.89亿
据介绍,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双创”工作要求,重庆市进一步加大政策性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9类群体创办小型微型企业和涉农市场主体。
数据显示,2年多来全市累计发放政策担保贷款(即创业担保贷款)达102.89亿元,扶持创业8.8万人,带动就业44万人,小微企业客户占比100%,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占比45%,贫困人员占比6%,高校毕业生占比10%,“三农”占比28%,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充分利用区县1万多个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银行网点,构建起覆盖全市创业工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政担银”三方协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大数据“精准画像” 1秒可完成审批
在创业担保政策实施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市就业局介绍,全市“互联网+小微”的信息大系统不断完善,就业、社保、工商、税务、司法和承贷银行信息实现无缝连接,“六大触角”强化小微信息大系统建设,合力服务“双创”。通过整合多部门大数据信息,我市建立起小微企业大数据库,并依托大数据应用和微金融技术,为小微企业创业客户“精准画像”,让无形数据成为小微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人社信用评价体系模型正在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每月缴多少社保、缴了多长时间等,这些都可以用来衡量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就业、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卡等人社信用大数据,深挖创业人员人社信用信息,积极探索创业人员信用等弱担保方式,在原有担保贷款的基础上,评价创业人员人社信用信息,增加贷款额度,试点开发信用担保贷款产品,为拓宽服务民生的广度奠定坚实基础。
在审批方面,通过加快智慧小微建设,创新研发智能审批功能,并植入全市政策担保业务大系统,实现优质政策担保项目1秒完成审批,审核时间和质量均大幅提高,双创工作提质增效。“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2个工作日就可以出具担保函。”该负责人说。
网上可申报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此外,我市还开通了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申报渠道,客户登录市小微融资担保公司官网(www.cqxwdb.com)进入“在线申请”,足不出户即可网上申请政策性担保贷款。据统计,目前已累计接受网上贷款申请837户1.34亿元,创业者体验性和便利性大幅提高,推进“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还开通了申请帮助、12333咨询服务、进度查询和短信提醒等多项便民利民功能,为全市创业群体提供更多精细化高效服务。
降低门槛 为小微企业减负13.4亿
在国家两次大幅收紧政策、全国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大幅度下降的形势下,我市通过市场化运作深挖潜力,将保证人由公务员扩大到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等工作人员,提高保证额度最高到30万元,创业人员贷款获得感显著提升。
“两年多来,通过降低担保门槛,很多原来很难贷到款的创业者成功贷到了款,这部分增量估计有60亿左右,比原来提升了一倍多。”市小微担保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为减轻小微企业融资负担,创业担保贷款全部免收担保费和保证金,且严格执行贴息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基本实现零成本,为小微企业减少融资成本户均1.5万元,累计减负13.4亿元,担保贷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通过加强信贷产品研发,我市还创新推出“政策性+商业性”组合贷款,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累计发放组合担保贷款5.5亿元,满足了4146户小微企业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全流程全方位预警风险 让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对于担保公司来说,风控就是生命线。在这方面,我市也进行了多种创新。
首先,通过完善五大类83项智能审核指标,建立起动态智能模型,科学分析项目潜在风险,大系统智能模型强化审核效果,针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及时终止担保贷款流程;针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向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担保贷款服务,让更多真正需要资金的创业群体享受担保贷款政策福利。
与此同时,建立项目监控过程预警机制,分区县、分银行、分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多角度、实时动态显示项目情况,自动分类给予“黄牌”警告、“红牌”限制等措施,全流程全方位预警风险;并依据风险最新控制情况实时调整区县红黄牌,确保政策担保贷款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
此外,“政担银”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逾期催收力度,通过经济、行政、法律三大措施,累计催收结清975笔1.07亿元,促进政策担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确保担保贷款持续循环地满足创业群体融资需求。
(佘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