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织靓花椒产业 六旬老农致富不出村

近年来,吴滩镇人大代表通过不断探索花椒种植技术、解决采摘用工荒等难题,让花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在花椒产业发展中,除探索培训种植技术外,吴滩镇人大代表也积极为椒农解决用工荒问题。

“穿针引线”织靓花椒产业 六旬老农致富不出村

来源: 华龙网
2017-07-12 0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吴滩镇人大代表正在和花椒采摘工人们交流 吴滩镇人大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7月12日11时10分讯(见习记者冯司宇)江津区素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吴滩镇则是江津花椒大镇。2011年,吴滩镇现龙村便率先成为“全国一村一品花椒示范村镇”,现龙村九叶青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该镇的九叶青花椒油、“彬哥牌”花椒荣获第十五届、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和“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吴滩镇人大代表通过不断探索花椒种植技术、解决采摘用工荒等难题,让花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

眼下正值花椒收获的季节。走进吴滩镇现龙村花椒种植基地,浓浓的椒香扑面而来,偶见三三两两的椒农围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吴滩镇现龙村60岁的椒农王大爷是镇内人大代表探索花椒种植技术的受益者。“高大的花椒树到处长满了刺,以前,一到采摘时节,椒农们大都伤痕累累,引进‘花椒短枝法’后不仅能轻松采摘,产量也增加了。”说起“花椒短枝法”,王大爷赞不绝口。

其实,“花椒短枝法”只是吴滩镇人大代表陈锋探索出的一种种植技术,即给花椒树剃个“平头”:将一米见长的一年生枝条剪断,只留主侧枝三寸左右的长度,并在花椒采摘前适当施肥。在一亩先期试验的花椒中,单株产量便由原来的五六斤增加到十斤左右。

  椒农们正在和吴滩镇人大代表说明花椒产量情况 吴滩镇人大供图 华龙网发

近年来,随着花椒种植面积的扩大,陈锋还探索出花椒压条、矮化密植等种植技术,在镇内推广后,收益良好。“花椒树经修枝整形压条后,大小、高矮几乎一样,就像伞一样平向铺开,”陈锋介绍说,这种方法能扩大花椒树的通风透光面积、增强光合作用,也更便于施药和采摘,花椒单株产量大幅提高,最多可达20斤,每人每天采摘花椒的重量,也由20斤提高到70斤。

在花椒产业发展中,除探索培训种植技术外,吴滩镇人大代表也积极为椒农解决用工荒问题。今年,按平均亩产花椒1000斤、人均每日采摘100斤计算,吴滩镇采摘花椒需劳动力8000人,然而,通过在家椒农以及亲戚互助后仍存在约2000人的劳动力缺口,一旦错过采摘的最好时节,花椒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如何解决农时用工荒、保证镇内花椒及时采摘完成?镇内人大代表积极在花椒采摘中“穿针引线”——如区人大代表王永宏、曹辉武与石门镇、朱杨镇对接,传递用工需求,镇人代表郑淞、唐义清与镇社保所、白沙镇、璧山区广普镇、三合镇联系,大量组织留守人员来镇内采摘花椒。仅今年,经人大代表联系到吴滩采摘花椒的人数已超百人。

“在这一场花椒产业劳动力的双向互动中,各方获益良多,”吴滩镇人大主席曹辉武坦言,一方面,解决了花椒种植大户劳动力短缺的燃眉之急,确保了花椒质量,同时,来镇务工农民既挣钱又学花椒种植技术,一举多得!

在吴滩镇,探索种植技术、解决用工荒问题只是人大代表助力花椒产业发展的其中一环。曹辉武还表示,今年吴滩镇花椒产量比去年更大,未来还将引进专业农业公司做好初深加工、延长花椒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为吴滩镇花椒走向市场铺路,椒农们对江津花椒产业的发展也充满信心。

(冯司宇)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