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5月19日6时讯(记者 刘艳)出门坐轨道、打“飞的”游世界、坐高铁出行……你是否已习惯这些便捷的交通方式?这其实都是重庆综合交通运输加快发展带来的福利。近日,记者从重庆市交委了解到,五年来,我市综合交通运输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跨越,这也是重庆直辖以来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
铁路: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2231公里 重庆进入高铁时代
渝万高铁开通。资料图片
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正式开通,重庆进入高铁时代。
2016年11月底,渝万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万州至重庆主城、成都车程缩短至1个多小时和3.5个小时。
今年11月起,成渝高铁井口至沙坪坝段将进行联调联试。12月底该段将正式接入沙坪坝站投运,届时,市民从重庆到成都坐高铁只需1个小时。
不仅是上述项目,目前,我市已规划全面构建“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将与西安、郑州、武汉、长沙、贵阳、昆明、成都、兰州形成8个方向联系的高铁网,对外交通更加便利。
据市交委介绍,五年来,成渝、渝万高铁和渝利、兰渝铁路等778公里干线铁路建成通车,渝黔铁路、郑万高铁等886公里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到2016年底,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2231公里,其中高铁达到356公里,成渝、渝万高铁建成通车引领重庆进入高铁时代,全市铁路网形成“一枢纽八干线”网络格局。
公路:“四小时重庆”全面实现 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
渝蓉高速。资料图片
去年底,沿江高速全线通车,从主城出发自驾到万州,全程只需2.5小时。沿江高速全线建成,打通了长江三峡陆上通道,改变了此前三峡游只能经由水路的格局。
五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新千公里和第四个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设,渝蓉高速、沿江高速主城至万州等909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北至广安、南川至两江新区等844公里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到2016年底,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818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到16个,路网密度3.42公里/百平方公里,“四小时重庆”全面实现,五大功能区域之间联系更加便捷。
公路不仅让回家的路更近,也让许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在重庆石柱枫木新场镇双塘村,去年冷枫路硬化完成,双塘村的最后一公里瓶颈被打通,农产品运输物流成本降下来,特色农产品也搭上电商平台销售。双塘村村民刘兴兰的小卖部就触“网”,加入了电商,要把村里的黄连、莼菜等农产品放到网上卖,扩宽销路,一条致富路越走越宽。
据了解,五年来,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4.1万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到2016年底,全市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全面改善了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交通扶贫攻坚任务提前两年完成。
水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初具雏形 重庆港吞吐量稳居长江内河港口前列
果园港码头。资料图片
在航运方面,五年来,我市改善和提升航道300公里,建成投用草街枢纽,完成嘉陵江河口至草街、乌江河口至白马等重大项目,九龙坡至朝天门长江航道整治加快推进。截至2016年,全市航道里程4472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长江干线及嘉陵江、乌江等重要支流航道的通行能力全面提升。
同时,我市建成投用全国最大铁公水联运果园枢纽港区,一批5000吨级大型化、专业化、规模化港口建成投用,正在全面提速建设珞璜、龙头和新田等枢纽港区。2016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5万标箱,均位于长江内河港口前列。
航空:江北机场服务能力西部领先 T3A航站楼今年投用
江北机场T3A航站楼,宽阔大气的航站楼内景已初步呈现。资料图片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打“飞的”,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旅客吞吐量达到3659万人次,五年来平均增速超过13%,货邮吞吐量36万吨。其中,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89万人次,居全国第九,跻身全球繁忙机场第55位,成为国内第五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的机场。
今年,江北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将建成投用,我市将成为中西部首个拥有3条跑道和最大航站楼面积的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超过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10万吨,使得江北机场枢纽功能显著增强。
城市交通:轨道运营总里程达213公里 主城新增常规公交线路250条
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出行。资料图片
五年前,对于市民来说,轨道交通还称得上新鲜事物,甚至有人会专门跑一趟,坐着轨道穿山过江,尝尝鲜。五年后,坐着轨道上下班已然成了不少人的日常。市交委介绍,2016年,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213公里,位列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轨道日均载客量200万人次,轨道交通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公交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五年来,主城区新增常规公交线路250条,新开通次支道路穿梭巴士线路105条,增加线网里程1100公里,绕城高速以内建成区实现公交全覆盖,主城区“1小时免费 优惠”换乘政策全面推行,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点击进入专题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