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5月16日6时讯(首席记者 周梦莹)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为了这句话,西南大学教授、博导李加纳三十年来一心扎根在油菜遗传育种科研领域,攻克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和产量抗性不好的两大世界性难题,并使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农民和农业加工企业增收增效上100亿元。
“是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30多年来,李加纳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学毕业后,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和信念,1982年,李加纳考取了著名的油菜遗传育种专家邱厥教授的研究生,进行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工作。
刚拿到硕士学位的李加纳开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什么在白菜型油菜中遗传稳定的黄籽性状,到甘蓝型油菜中就不稳定?为什么种子颜色与抗性、丰产性有关联?带着这些疑问,李加纳一头扎进这块科研领域。
不过,彼时的甘蓝型黄籽油菜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一直是国内外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但面临许多科学难关,到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都没有得到遗传稳定且高产抗病的黄籽材料,绝大多数育种家均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李加纳带着团队迎着困难上,坚持研究,在田间一株一株的选,在实验室显微镜下一粒一粒的选,自创了3种粒色量化方法,终于攻克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和产量抗性不好的两大世界性难题,率先创制出在籽粒色泽、稳定性、蛋白质+含油量总量等方面优于国内外已有报道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系列材料,再通过聚合育种技术,创造性地聚合了黄籽、双低、高产、高油、广适、多抗等性状,先后育成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渝黄2号、渝黄4号和渝油28等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渝黄4号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主导油菜品种。
“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李加纳同志经常提醒自己和团队,他把科研目标瞄准硬骨头“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30年从未间断研究。
“科技成果不能放在档案柜里,要让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做贡献”,李加纳为了将黄籽油菜新品种尽快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争取各方支持,开展与重庆市必扬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优质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系列品种。
他带领团队成员吃住在农民家,协助公司从无到有,建立起3000亩黄籽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和10万吨黄籽油菜加工厂,很快使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让优质油和饼粕进入了千家万户。
“百万亩甘蓝型黄籽油菜产业化工程”成为重庆市政府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之一,国家发改委批准将“优质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工程”列入国家西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也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籽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累计已为农民和农业加工企业增收增效上100亿元。
“科研无终点”。针对国家油菜产业需求,李加纳带领他的团队又开始新的征程,“中国的橄榄油”-高油酸营养保健油、工业用高芥酸菜籽油、多彩油菜花等一批新产品将陆续呈现给国内市场。
李加纳在教学科研上勇挑重担、勇于创新,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育成17个油菜新品种(其中国审品种6个),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承担本科生、研究生课程7门,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70多人,撰写教材2部。
(周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