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榜样看齐,从楷模中汲取前行力量。”为扎实开展向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学习活动,组织重庆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以良法善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力量,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重庆市检察院组建的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开展巡回报告会活动。
11月14日,“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先进事迹报告会九龙坡区专场举行。九龙坡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及在家市管领导干部,市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出席报告会。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九龙坡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区属国有企业及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妇联主席及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负责同志,区政法系统干警代表,区教育系统教师代表近500人参加报告会。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自2004年“莎姐”成立以来,由1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拓展到45个维权岗,成员发展到500余人,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等7名同志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牢记“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的嘱托,用法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之路,用爱诠释社会温度,从法律条文中感悟法治精神,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促进提升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社会治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中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2025年8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号召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认真学习宣传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决定,在各级人民检察院、全体检察人员中广泛开展向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学习活动。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学习活动的决定》,指出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是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的践行者,是守土尽责、善作善成的奋进者,是德法相伴、心系万家的示范者,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探索者,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要向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学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良法善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重庆法治重庆贡献力量。
报告会上,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等7名同志,以及重庆检察未成年保护工作负责人、服务对象、新闻记者一一上台,生动讲述了渝检护“未”团队代表21年来,坚持“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感人故事。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萍以《为了孩子,他们竭尽所能》为题,讲述了渝检护“未”团队二十一年来从无到有、成长壮大、迭代升级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团队代表“为党护苗、为国护未”,倾情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故事。她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重庆未检人21年不曾动摇的初心和坚守。她期盼,全社会、各行业、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德法相伴,携手同行,护卫孩子成长的路,温暖孩子稚嫩的心,成为孩子前行的光。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梅玫分享了《我和孩子共成长》的故事,21年前,她看到法庭上一个少年的哭诉,便有了“为孩子多做一点”的朴素心愿。她用心传递“莎姐”的温暖,把一个岗位,做成一个品牌,又推动“一个品牌”成为一座城市对未成年人的温暖守护。梅玫说,从事未成年人保护这项事业,是她最大的骄傲。她将与大家携手,用法治的阳光,陪伴孩子们向阳而生。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吴波以《在法治威严中传递温暖》为题,分享了他扎根库区从事未检的工作体会。在他眼里,案件的背后,既有法律的威严,也有司法的温情。为了一封来自高墙的信,他驱车百里,只为无人照管的孩子。他扎根基层,用“望闻问切”的质朴,为法治的威严添上温暖注脚。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讲述了《以国家之名站在孩子身后》的故事。面对亲人离去留下的三个孤儿,她和同事们用七年陪伴,成为三个孤儿身后最坚实的依靠。一声“检察官妈妈”,是她们收到的最高褒奖。她说,办案有期限,“守护”没有。穿着检服,就扛着国家的托付,不管多难,都要以国家之名,竭尽全力,守护孩子茁壮成长。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唐焕然,讲述了《做护未领域的戍边人》的故事。作为团队代表中最年轻的成员,从橄榄绿到检察蓝,他将卫国戍边的忠诚,复刻到了守护未来的新哨位,高质效办理了全市首例涉未成年人网络公益诉讼案,推动文身等社会治理,并创作普法情景剧走进校园,用法治力量为孩子筑牢防护网。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孙文静以《守护迷途青春是永不放弃的承诺》为题,讲述了帮助迷途少年的故事。一份临终的名单,是师父的嘱托,更是她永不放弃的承诺。15年办理了600多件未成年人案件,创新探索了“检察官+观护人员+司法社工+亲属”帮教方式。她坚信,以法之名,用心浇灌,扭曲的枝丫也能挺直腰杆。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龚珊以《为了孩子眼里的光》分享了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她不满足于个案的办理,和同事一起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完善强制报告制度,创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把对孩子的爱化为行动,构筑全方位防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制度“防护林”。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王莉以《有家的孩子,像块宝》为题讲述。她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坚决将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追诉4名漏犯。同时,她推动数智赋能,研发“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数字模型,对未成年人成长进行预警。
重庆市璧山区法院法官助理韩丹讲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十年前,一堂法治课在她心中种下光的种子;十年后,她追光而来,坚定报考法学院校,刻苦攻读法学研究生,终于穿上了一身政法制服。从被守护到守护者,她是“渝检护‘未’”路上最动人的回响。她说,未来的日子里像重庆未检人一样,做有意义的事,将法治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王雪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题进行讲述。她记录过许多故事,但渝检护“未”团队点亮万千少年归航的故事,让她追踪多年、反复感动、多次书写。她亲眼见证了团队如何将地方的创新探索,一步步熔铸为全国有影响的闪亮司法品牌。她说,一切为了孩子,是他们的起点;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他们的远方。他们一直在路上。(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记者: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