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承办、重庆市学生科学体育艺术发展中心协办的“2025年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活动月系列活动现场集中展演”在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顺利举行。
本次展演活动是重庆市中小学学生和中小学美育教师的美育成果首次集中展演,重庆所有区县教委及中小学校积极参与,是基础教育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的有利实践;也是重庆市艺术活动月历年来首次在高校举办,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与创新。
当日下午,展演活动在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大剧场拉开帷幕。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冯业栋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并指出“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与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扎根重庆、服务地方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重庆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联动,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助力中小学美育工作创新发展。我们期待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各中小学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美育育人模式,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随后展演活动对本次艺术活动月前期进行的2025年重庆市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视频评选、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第十一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视频评选、重庆市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成果展示视频评选、重庆市中小学艺术教师美育浸润行动成果展示视频评选中的获奖作品进行了现场集中颁奖。
本次展演活动采用“场外”+“场内”形式进行。场外展示包括中小学学生艺术活动月优秀成果展示、高校美育成果展示,中小学学生艺术活动月优秀成果展示分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成果展示、中小学艺术教师美育浸润行动成果展示、中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展示、中小学生课堂器乐展示四个部分。场内展演包括现场展演启动仪式、获奖节目现场颁奖、艺术活动月优秀节目展演三个部分。
本届艺术活动月是中小学艺术教师首次参与评选及展示,前期艺术教师绘画作品评选环节共收集1200余幅,创作者内容结合工作岗位特点和地域特色,题材丰富多样。本次共展出入围的120件教师绘画作品,涵盖了国画、版画、油画等多个大类。
据了解,高校美育成果展示主要分为科技类和艺术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学科交叉中心等单位集中展示了重庆大学在前沿科技方面的探索。在人工智能展区,中小学生及其他观摩人员驻足许久,与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艺术学院、重大文创通过绘画、设计、文创等,呈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艺术成果。两类工作坊相互呼应,不仅展现了学校美育的多元成果,更以“科技+艺术”的融合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为美育注入新时代活力。
重庆大学近年来汇聚100余名校内外优质美育师资,整合艺术、科技、人文等领域资源,打造多门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美育通识课;重庆大学负责人表示,此次展演活动是重庆大学“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办学宗旨的一次生动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成果展示设8个非遗艺术实践工作坊和30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成果文化长廊,非遗艺术实践工作坊现场动态展示,涵盖传统舞蹈、美术、技艺等类别,生动呈现非遗在校园中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实践。
内场展演汇聚了十多个优秀节目,涵盖班级合唱、课堂器乐、校园集体舞等普及性艺术形式,以及木洞山歌、铜梁龙舞等地方非遗项目,全面呈现美育“面向人人、覆盖全员”的实施成效。
本次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依托重庆大学场馆与美育资源,为重庆市中小学美育成果提供集中展示平台。吸引了全市多所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和广大市民参与,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落实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展示与交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美育实践活动的品质与影响力。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搭建了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也促进了校际、区县之间的美育经验共享与协同发展。
此外,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重庆市大中小学美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也将于11月29日在重庆大学科学城校区举行,进一步推动美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记者:谭英姿 实习生:罗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