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重庆站”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重庆大学举行。启动仪式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带来专题讲座,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也在学校同步开展,让师生沉浸式感受古籍保护魅力。
邓蕊 摄
本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和重庆大学共同承办。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钟前元,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饶劲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萨仁高娃,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新涯,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魏群义等出席了启动仪式,重庆图书馆馆长、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张冰梅主持启动仪式。
重庆大学副校长饶劲松在致辞中指出,重庆大学自1929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并通过打造防空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山地革命文物保护实验室、成立古典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实践,持续致力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钟前元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历来高度重视对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希望通过本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培养一批“知古籍、爱古籍、护古籍”的新生力量。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萨仁高娃在致辞中表示,“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尝试,希望通过加强公共图书馆、高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助力古籍保护焕发新生机。
邓蕊 摄
随后,参会领导上台共同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重庆站”活动。
启动仪式后,重庆站首场“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随即在重庆大学经管楼报告厅举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为重庆大学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予图书馆以智慧——带您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专题讲座。她简要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牵头建设的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同时重点分享了古籍智慧化平台和“中国记忆”项目的相关情况。通过互动与交流,为青年学子了解人文领域发展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打开了一扇窗口。
邓蕊 摄
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也在重庆大学沙坪坝校区A校园逸夫楼门口广场同步开展。重庆图书馆(重庆古籍保护中心)的古籍修复师们为重庆大学师生带来了手抄经典、碑刻传拓、雕版印刷、线装书装订和古籍修复5项传统技艺体验。现场参与活动的师生在修复师的专业指导下,体验了古籍修复技术从手写到传拓、再到印刷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如何保护、维护古籍以及在这些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科技基因。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推进新时代古籍人才培养工作而推出的品牌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陆续在全国百余所高校开展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专题讲座和丰富多彩的体验互动活动,社会反响热烈。
此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重庆站”活动后续还将走进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普及古籍保护知识,为古籍保护工作培养后备力量。(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