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重庆大学A区举行了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首届工程硕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当天,共有17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包括重庆首位以实践成果替代论文成功获得学位的毕业生。
6月25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首届工程硕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现场。(供图)
“三年时光,白驹过隙。还记得初到学校的那个清晨,我带着对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懵懂踏入实验室,那时的我从未想过,这段旅程会如此深刻地重塑我的认知与理想。如今,当我站在百兆瓦时级储能项目现场调试设备、参与方案设计,才真正读懂‘工程师’三个字背后沉甸甸的使命。”学校首位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学生董震在毕业典礼上说。“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工程领域深耕的决心。”
据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李英民介绍,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首次明确允许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本届毕业生中,一名学生以工程产品方案设计通过学位答辩,成为全国首批实践成果申请学位者。其他选择提交论文的学生,其评价标准也转变为“是否解决真问题”,彻底改变唯论文导向。
2022年8月,教育部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重庆大学作为西南地区唯一首批入选高校,擎起区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战略旗帜。2023年6月,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式揭牌,开启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探索。三年实体化运行,重庆大学高位推进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两江院区和智谷院区,联合30余家头部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
6月25日,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首届工程硕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现场。邓蕊 摄
据了解,重庆大学首创“N+2”战略领域聚焦模式:精准对接国家指定的智慧能源、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设备等“N”个急需领域,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应用创新“2”个战略重点方向,锚定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最前沿,高效整合校企、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当前,399名在读工程硕博士正聚焦这些核心战略方向,在校企构筑的实践平台上接受联合培养,茁壮成长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生力军。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卢义玉表示,工程硕博士专项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新路径,首届毕业生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实践中淬炼成长。
随后举行了首届工程硕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李英民为每一位工程硕博士毕业生拨穗正冠,授予象征学识与责任的学位证书。
重庆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按照“一企一中心”的布局,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结合自身工科特色,持续推进校企工程师技术中心建设,联合企业共建工程师技术中心,并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撑“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此外还将携手企业举办国际储能大赛,推进组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破解“卡脖子”难题、锻造“国之重器”的中坚力量。(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