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据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息,由该院核医学科/微创介入中心黄学全教授牵头编写的《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专家共识》已于近日发布。
“经皮胃造瘘术主要是为无法经口进食但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提供的重要微创手术方法。”黄学全教授介绍,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介入设备的持续进步,让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操作精度与安全性日益提升,其临床应用正从传统适应证(需长期营养支持且无法经口进食者)向更广泛领域拓展,但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仍未达成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专家共识》,旨在规范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系统、权威的指导。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共识共分为适应证、禁忌症、术前准备、操作流程、术后管理、造瘘管更换时间、并发症治疗、术后营养支持管理、胃造瘘管拔除时机及漏口管理、经胃造瘘管给药、家庭护理等十一个部分。
“该共识整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系统规范了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适应证、操作流程及并发症防治策略,为临床医师提供标准化指导,并为患者术后家庭护理提供科学依据。”黄学全介绍,比如,在适应证方面,该共识就指出,鼻胃管和经皮胃造瘘术短期内均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中,经皮胃造瘘术在改善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和预防常见并发症方面优于鼻胃管喂养,且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同时,在术后管理方面,该共识也提出,术后管理的关键在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同时应关注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术后不良反应。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止吐药、类固醇、促动力药或抗胆碱能药以及生长抑素类似物进行对症治疗,这无疑为临床医生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参与编制该共识的专家还提出了十二条推荐意见。比如,就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并发症的治疗而言,该共识就建议,进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规划穿刺路径避开大血管。同时要利用实时CT检查监测造瘘锐器尖端位置;确保造瘘管与胃壁贴合,降低渗漏风险。同时,针对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术后营养支持管理,该共识也提出,医生需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定期监测并调整喂养策略,及时处理并发症,逐步增加活动量,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专家共识》的出台不仅能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深化循证医学研究以及优化围手术期管理,还能让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有望成为长期营养支持领域的首选微创治疗手段,全面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与临床效益。”黄学全教授说,下一步,医院将依托《专家共识》的指导框架,进一步优化CT引导下胃造瘘术的穿刺路径规划与并发症防控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系统,缩短介入医师学习曲线,推动技术下沉至基层医院,让更多患者受益。(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