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发展新路径 2021智慧教育大会(重庆)举行

共探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发展新路径 2021智慧教育大会(重庆)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30 16: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9日,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以“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为主题的2021智慧教育大会(重庆)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智慧教育的最新成果与新趋势,集中展示智慧教育的发展成果。

缘何落地重庆两江新区

2016至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高校连续举办了五届“智慧教育大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年8月,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以“智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为主题在北京举办。在重庆市政府领导下,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与重庆市教委合作,在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框架下举办2021智慧教育大会(重庆),以“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为主题,这是智慧教育大会第一次由地方政府举办,充分体现了重庆市政府和重庆两江新区打造智慧之城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作为国家级新区和重庆经济发展主战场,重庆两江新区正紧扣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和重庆智慧之城“两大”定位、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两高两区”目标,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智慧教育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皮涛表示,重庆两江新区把智慧教育纳入教育“十四五”规划,健全“政府主导、学校投入、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智慧教育机构运行机制、发展反馈和督导评价机制,实现教育全域覆盖智慧元素,师生全新涵养智慧素养,全面优质实施智慧教育规划前端化、管理智能化、设施普及化、资源共享化、模式创新化、交流多元化、素养核心化工作,形成智慧引领的教育新生态。

目前,重庆两江新区建成市、区级智慧校园示范校16所,占比超过40%,配置65间人工智能教室、10间人工智能创客室,215个引导学习式机器人,编程机器人、有线无线校园网、数字广播监控、交互式班班通、智慧办公覆盖率均达到100%。更多学校在学科教学的信息化外,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科融合的课程化。

智慧教育的两江实践

大会期间,智慧教育主题展同步举行,集中展现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市乃至全国教育智慧化建设的成果。互联网+教育、5G教育生态、智慧课堂、精准教学、人工智能等展区,云考场、新型智慧教室、虚拟实验教学平台、5G便携录播方案等让大家看到如何打破传统校园边界,突出全域、全时的无边界教育模式。

这其中不少已在重庆两江新区各学校展开应用。重庆两江新区围绕课堂、课程、课后,以及学生、老师、家长,持续打造均衡教育、优质教育、智慧教育,提升课堂教育质量、提质课后服务。

在重庆两江新区星辰初级中学校,已初步构建起包含智慧课堂、智慧课程、智慧研修、智慧管理、智慧评价的智慧教育体系,以实现教育教学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以该校“智教慧学”课堂教学模型为例,学校通过“一课二元三环六步”,即“智慧课”一课,“智教”与“慧学”二元,“课前”“课中”“课后”三环,“前置导学——聚焦问题”“预习诊断——找出疑点”“课中师生多元互动——聚焦难点”“教师点拨训练——解决难点”“课后通过反思小结——微课助学”“巩固提升——继续生成新问题”六步,为教师精准掌握学情、定制课堂教学方案提出了核心依据,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探寻多时长共生、多学科共融、多群体共创、多场域共享的智慧教育策略,构建学生智学、教师智研、家长智陪、学校智理、社会智联的智慧学校。

在学生智学方面,学校通过“1+N”双师融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1”即1名集体的线上导师,“N”则是各班都有1名线下助教。

在学校智理方面,学校运用CLASSIN线上教学平台组织晨读时光和午休时光,一个老师可以实现全校班级的教学组织、巡视和指导。通过智慧赋能,教学更高效,学生也更自主。

在教师智研方面,学校开展OMO微论坛场景。在云端研修教室,组织者及时发布问题和任务,其他教师分组研讨,提交研修作业并展示。

在课后,重庆两江新区更进一步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升级,大力实施“十个一百”精品课程计划,围绕包括智慧教育在内的10个课程方面,各开发100节精品课程让全区师生共享。

重庆两江新区星光学校创建了一个“学为中心 融合五育”的泛在、灵活、智能的“智慧学习星空间”,包括创制作、潮世界、锐艺术三个无边界学习场,以及创客工场、灵境视界、可视化教室、互动课堂、创意音乐、云上美术、智慧书法、智慧体育等智慧学习室。

在创客工场,学生通过AI与编程基础知识、技术知识的学习,搭建智能台灯、智能风扇、智能晾衣架、智能扫地机等一系列AI智慧生活成果,完成程序设计。在可视化教室,学生可通过点阵纸笔实时投影书写内容,进行过程性数据采集和多维度的分析。通过智笔系统,学校打通全教学场景,全方位呈现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情况,采集学生学习整个过程数据,帮助教师收集数据关注过程,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路径,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重庆两江新区童心青禾小学,学校留出了20余亩土地种植庄稼,学生们一年四季均可体验农耕乐趣。在智慧教育加持下,智慧农耕课程、智慧运动课程、智慧博物课程等让学生们体验到不一样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

专家建言智慧教育未来发展

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以数据治理推进智慧教育、以人工智能教育引领智慧教育发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大会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智慧教育与未来学校”主题进行多个主旨演讲和实践分享,对智慧教育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在智慧教育加持下,未来学校将在学校形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组织管理模式上有所改变,会有更灵活、智慧、可重组的学习空间,泛在多元、主动、深度、无边界、基于证据的学习方式,个性、链接、跨学科的课程体系等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小清表示。

“封闭、固化的学校走向无边界的‘学校’是必然,未来学校是区域性虚拟学校与物理学校有机融合的整体,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获得真实学习环境与智能虚拟学习环境相互融合、无缝衔接的学习支持服务。”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说。

“当前‘双减’政策下,围绕教育的内在逻辑,教、学、管、评、测等各方面都可以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智能教育大有可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周爱民说,从具体落实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需要教育、心理、计算机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需要政产学研的通力合作。

大会现场还发布《5G教育专网+未来学校蓝皮书》,全方位呈现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