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溪如何“逆袭”?三峡腹地深度贫困山乡的绿色发展路

重庆市云阳县泥溪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位于高山深沟里的泥溪镇,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曾因基础设施薄弱,不少地方常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脱贫攻坚“造血机制”不足。

泥溪如何“逆袭”?三峡腹地深度贫困山乡的绿色发展路

来源: 新华网
2020-09-07 15: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航拍山环水绕的泥溪镇石缸村,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连接乡镇的主要公路也修得又平又宽。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新华网重庆9月7日电(韩梦霖)重庆市云阳县泥溪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位于高山深沟里的泥溪镇,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曾因基础设施薄弱,不少地方常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脱贫攻坚“造血机制”不足。近年来,在当地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泥溪镇以产业振兴带动脱贫攻坚,将“小产业”发展为“大种植”,深度培育“造血功能”,发展了黑木耳、乌梅、柑橘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2万亩,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镇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曾经的深度贫困乡镇实现了“逆袭”。

据介绍,泥溪镇在发展这些产业时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采用了农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分红的发展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入园务工挣薪金、土地入股挣股金、间种作物挣现金,确保了贫困群众当期有收入、长远可持续,建立长久稳定脱贫的利益共享机制。目前,全镇466户贫困户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覆盖。

同时,泥溪镇还大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现乡村硬化公路通组通户,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泥溪镇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泥溪镇还提前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在返乡创业企业家、云阳县人大代表梁兵带动下,投资建设了以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泥溪农耕故土园,打造巴渝农耕文化教育基地,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还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就业增收。

为了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泥溪镇还推动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从2019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的泥溪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即将建成投用,建成后可将主要农特产品生产的展示、加工包装、线上销售、观光体验等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

如今的泥溪镇,山路不再崎岖难行,农民增收路子多了,绿树鲜花遍布村庄,人居环境整洁有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截至2019年底,泥溪镇累计减贫457户1730人,贫困发生率由12%下降至0.12%,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山深处,一个路平、业兴、村美、宜居的美丽乡镇正在蝶变而出……

航拍泥溪镇胜利村的青杠黑木耳种植基地,今年泥溪镇将发展黑木耳80万段,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泥溪镇修建的农村公路蜿蜒在大山之上,近年来泥溪镇大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现了乡村硬化公路通组通户,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航拍泥溪社区的柑橘种植基地,为解决柑橘投产前土地入股农户的收入问题,泥溪镇采取“以短养长”的模式,鼓励农民在柑橘园内间种辣椒、菊花等矮杆作物,提高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图为泥溪镇的农户在田间进行管护,背后是当地新建的扶贫车间。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航拍泥溪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该安置点位于泥溪镇打造的农耕故土园附近,便于搬迁的农户就近务工。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图为泥溪镇石缸村的农家院落。泥溪镇正通过大力开展“垃圾归桶、畜禽归圈、柴禾归位”行动,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培养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游客在泥溪农耕故土园内体验农事活动。泥溪镇通过打造农旅融合项目,让游客体验到扶犁开耕的乐趣,感悟巴渝农耕文化,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航拍泥溪镇新貌,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幅清新秀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新华网发(耿骏宇 摄)

(韩梦霖)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