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萨夫迪 (Moshe Safdie)是以色列裔加拿大籍知名建筑师。他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两江交汇处建了一座地标建筑重庆来福士,它的水晶连廊被誉为国内首座“横向摩天楼”。近日,这座“横向摩天楼”向公众开放, 引发热烈反响。
建筑人文媒体《一言一吾》的视频栏目《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在波士顿和重庆两地跟踪拍摄、专访了萨夫迪,并制作成纪录片《摩西·萨夫迪:从建筑的另一个维度寻找未来》。6 月 12 日,该纪录片在其拍摄地重庆来福士俱乐部全球首发。
萨夫迪是国际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深建构师和作家。他曾在加拿大的 McGill 和 Laval 大学中受颁荣誉博士的勋章、建筑的Massey 奖章、美国陆军中尉黄金奖章、加拿大优秀建筑师奖章、蒙特卡 Hebrew 大学的奖章和魁北克优秀建筑师奖章。其代表作品有:加拿大 Habitat 67、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Marina Bay Sands)、新加坡 Sky Habitat67、新加坡宝石樟宜国际机场等。
重庆来福士项目是萨夫迪职业生涯中体量最大、工程难度最高的建筑项目,这一项目也为他带来了空前的争议。“在未来,我们会建造更多纵向和横向的摩天大楼,这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提示。”萨夫迪说。
2011年,重庆来福士斥资 240 亿人民币,将该项目选址在重庆的城市发源地:朝天门。嘉陵江与长江两江交汇于此,这座建筑犹如一艘巨船,作扬帆启航之势。似乎要带着重庆这座城市从历史的迷雾中浮出,朝未来驶去。
重庆来福士2019 年 9 月,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开放;2020 年 5 月 30 日,重庆来福士水晶连廊开放。至此,历时 8 年建设的重庆来福士向公众揭开了完整的面纱。
萨夫迪把对重庆这个城市未来的展望,浓缩到摩天大楼中。或垂直或平行,或封闭或开放。山城重庆稀缺的新鲜空气、阳光、视野,在这里被巧妙归拢,开放给大众。
“横向摩天楼”水晶连廊横跨 6 栋高楼顶部,长 300 米,拥有 270°天际观景台,50 米无边际泳池,人们可以在高空俯瞰山城重庆,感受重庆滨江璀璨景色。
萨夫迪认为:建筑师不止设计空间,也设计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这座摩天楼的建设与落成也引起了不少争议——“破坏城市天际线”,“影响朝天门景观视野”;与此同时,市民如同潮水般涌入这里,参观、打卡、消费。
但是, 纪录片也展示了人们对这座摩天楼的喜忧参半。
影片拍摄于中国重庆和美国波士顿两地,呈现了摩西·萨夫迪对建筑的态度与情感。摄制组特地飞往摩西·萨夫迪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建筑事务所,对他和项目相关同事进行了专访,也跟随他在重庆的项目工地进行了跟踪拍摄。镜头前的萨夫迪,谦和、敬业,似乎时刻都在思考。重庆项目带给他不小的压力:“这里是孕育这座城市的地方。我认为自己肩负巨大的责任。”
萨夫迪在影片中说:“当你在城市里设计一个一百万平方米的建筑时,你也在设计工作和居住在其中人们的生活”。被诟病照搬新加坡金沙的重庆来福士,实际面临着迥异的环境因素的挑战。新加坡只有一个夏季,而重庆则四季分明且气候极端,建筑施工的技术难度更高,这也是业内人士普遍赞赏这座建筑的原因。
在影片中,观众能感受到萨夫迪紧张的情绪,在巡视工地的过程中,他一次次地站在体验者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能否让一个一百万平方米的项目成为人们愿意密切接触的空间?”这样迫切的自我追问贯穿始终。建筑师应为市民提供“生活解决方案”
萨夫迪认为,室内与室外,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界限可以被模糊,建筑应该成为沟通人与环境的一个重要载体。他的第一个作品《人居 67》(Habitat’67)就诠释着这样先锋的理念,直到 53 年后的今天仍未过时。
如今,设计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硬屏障正在软化,建筑变得更加多孔、开放,更积极地参与到城市生活中。他的这些建筑理念与思考,也非常鲜明地体现在重庆来福士中。阳光、花园、宽敞的公共空间是重庆老城区的稀缺资源,重庆来福士让摩西·萨夫迪引以为傲的正是它的水晶连廊。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更多的自然、花园、露台、开放空间。” 在城市环境受限的情况下,建筑师需要平衡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横向摩天楼”恰恰解决了这样的困境。同时,300米长的空中连廊在 250 米高的云端之上,将 6 座建筑相连。从城市地面到最美天际线,生活中的美好体验,不该被空间打断,而是能够经由空间到达。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公众都在重新思考建筑能为生活带来的可能性。萨夫迪说:“未来始终是掌握之外的事。因此,应该谦卑地认识到,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变数。未来建筑师能够提供的或许是更多的‘生活解决方案’。”
本片已获得 2020 纽约电影奖(New York Movie Awards)的最佳纪录短片奖(Best Short Documentary)。(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