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公园——重庆首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

1月18日,重庆首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今日开放的十所公园,遍及巴南区、北碚区、江北区、两江新区、南岸区和渝北区。计划于2020年开放使用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届时将惠及群众200万人。

“荒地”变公园——重庆首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19 17: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18日,重庆首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今日开放的十所公园,遍及巴南区、北碚区、江北区、两江新区、南岸区和渝北区。计划于2020年开放使用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届时将惠及群众200万人。

本次首批交付10个体育文化公园,计划春节前陆续交付其余20个。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共布局各类健身设施377个,其中五人制足球场9个、标准篮球场12个、三人制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30个、轮滑场5个、乒乓球场57个、其他健身设施256个。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服务群众的重要民心工程,主要功能在突出“社区”、“体育”“文化”三方面。他们希望通过公园为居民提供体育和文化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公园的设计建造中,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风貌有机结合。凤鸣路体育文化公园廊架的设计融合了重庆剪纸艺术,有阳光透过廊架时,剪纸的光影就会在地面上呈现。

公园的设计首先要讲求因地制宜,据中标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介绍,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还要借鉴全国优秀案例并且要在实地深度调研论证。位于海尔海语江山北侧的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连接了锦绣嘉陵小区后门和李家坪车站,解决了居民从前需要绕路的烦恼。“由于大水井公园山地高差较大,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设计了登山步道,在山顶上设计了艺术廊架,并没有进行大的改造。保留山地与高差,这也是重庆社区体育文化的一种特色。”

建设实施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清理利用边角地等零星用地,增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具体举措,有力助推重庆城市品质提升。利用边角地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的安排部署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主城‘四山’‘两江四岸’生态及游憩功能建设,实施增绿添园,用心办好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小事、好事、身边事"的要求,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公园将由专门部门进行为期20年的运营维护,在运营时将使用智慧公园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不仅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还可以及时反馈公园设施的情况,方便运营方进行定期保养;公园中还建立了相应的便民设施如: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无人贩售机、智能广播,还有智慧之眼视频监控、感测设施(如环境因子检测)、智能求助设施等。后续将组织艺术展、非遗展等活动。(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