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匠人】走近偏岩古镇匠人:新老两代人的匠人情怀

作者:佘振芳 来源:华龙网
2017-05-16 00:00:00
分享

【山城匠人】走近偏岩古镇匠人:新老两代人的匠人情怀

唐乾太正在绘制彩扎龙耳。 通讯员 林静 摄

华龙网5月16日16时12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 通讯员 卞婷莉 邓宇佳 陶彦燕 蒋成芬 杨一婕)“华蓥山下偏岩场,古镇虽小名气昂。”偏岩古镇坐落在重庆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风光秀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华蓥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汇集了许多传统手工艺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如今的偏岩,传统手工艺已不复当年辉煌,但依然有一群人,在岁月流逝中坚守匠心。

丹青妙笔 七旬老汉坚守中求生机

偏岩古镇民俗研究会门前,高高悬挂着一条彩色的纸扎大龙,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这条大龙正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门彩扎”传承人唐乾太的作品。

“那个时候,手龙、纱龙、彩船、水八仙等彩扎工艺品基本就占了半条街,街上挤得不通风。”74岁的唐乾太说起昔日唐门彩扎工艺品参加镇上闹元宵的往事,难掩心中的自豪。

唐门彩扎是巴渝古镇民间文化中典型的代表,集工艺、书画印于一身,具有典型的民族传统艺术风格和民间文化特色。唐乾太是偏岩古镇民俗研究会的副会长,也是唐门彩扎第四代传人。他见证了这门传统手艺在父辈时代的辉煌,也经历了它在工业化时代的没落。

2012年,唐门彩扎被列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随着老手艺人的相继去世或转行,如今,第四代传人中只剩下他一个人仍在坚持,年轻一代又极少有人愿意继承,加上市场收益有限,曾经作为古镇上一块金字招牌的彩扎工艺,如今已然难以维系。

“现在机器压一下便做成一个灯笼,手工制作的彩扎品费时又费力,成本太高了。”虽然无奈,唐乾太也在与时俱进,“比如现在彩扎上色部分用的是丙烯,丙烯画上去起不容易浸水,也不容易掉色,让这些费了很多功夫做的彩扎品比以前保存得更久。”

在唐乾太看来,唐门彩扎是祖传下来的,是古镇历史的见证,他有责任把它保留下来,延续下来。目前,唐乾太等人正竭力通过改良彩扎零部件的灵活性,与中小学合作进行简易彩扎教学等方式,让这项工艺在市场中寻求一线生机。

【山城匠人】走近偏岩古镇匠人:新老两代人的匠人情怀

王承国(左一)和他的两个老伙计。 通讯员 林静 摄

美酒佳酿 古稀之年坚守古法见成效

沿着古镇通往北碚城区的蜿蜒公路,记者在半山腰上找到了王承国的家。这是一间简朴低矮的泥瓦房,屋内的家具陈设一如平常,转角之后却别有洞天。映入眼帘的是一口大锅,锅炉里正烤着酒,散发着粮食特有的香气,一个烤酒作坊竟藏匿于这简朴而宁静的老房之中。

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赤裸着上身,在氤氲的雾气中一篓又一篓地将酒糟从锅炉中舀出来,倒在铺着竹篾垫子的空地上。

跟唐乾太一样,王承国也是古镇民俗研究会的成员。年近七旬的他1972年就进入国营酒厂当起学徒,退休后办起了这家国琴酒厂。

“我们早上三点钟就起来上班了。”王承国说,酿酒是一项偷不得懒的工作。三位老师傅每天面对的是烧得滚烫的锅炉和极高的室温,暴起的青筋和结实的肌肉都是劳动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痕迹。

从事酿酒工作四十多年来,王承国始终坚持传统手工酿酒。“酿出来的酒口感好、味道香。”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信机器生产不会完全取代手工生产的原因。

虽然古镇上也售卖现代工业酿出的白酒,但许多当地人仍然偏爱到国琴酒厂去打酒,这也是对王承国数十载坚持手工酿酒的一种肯定。

【山城匠人】走近偏岩古镇匠人:新老两代人的匠人情怀

  陈伦洪正介绍他的作品。 通讯员 林静 摄

精雕细琢 青年匠人坚守中辟新径

据2015年《中国传统手工现状调查》显示,当前传统手工行业以民间作坊为主,与规模化生产的手工艺品相比,民间作坊生产的手工艺品更为精美,更为复杂,但目前存在着无品牌意识、样式过于单调传统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青年匠人陈伦洪在创业之初就有了解决办法:提供个性化定制。

39岁的陈伦洪出生于木匠世家,从小看着父亲打磨雕花家具,他对美术雕刻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大学时,他决定报考工艺美术专业。从西南民族学院附属美校毕业后,他回到古镇,开了一家名为“一定轩”的根雕定制店铺。

和老一代手艺人不一样,陈伦洪有许多自己的想法,他时常利用原有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的题材。

比如,他给当地的民宿设计了一种钥匙扣,将枯木进行加工改造,手工雕刻设计出不一样的造型,并在枯木上印上了民宿的标志,这样便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反璞归真却又不失时尚感,深受游客喜爱。陈伦洪觉得,这也是新生代手艺人和老一辈有区别的地方,“很多老手艺人做的东西就是自己会的那几种,如果自己是雕花梁的,遇到客户要雕人物,那他就不行了。”

虽然比老一代手艺人脑子活、想法多,但和父辈一样,陈伦洪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固执。比如,店里有一块1500年的金丝楠木,曾经有一位顾客想要做成茶台,却被他断然拒绝。“茶台可以用其他材料,像这样一块好的金丝楠木不容易得到,如果做摆件,收藏价值远远高于茶台,我不希望这块料就这样被浪费了,所以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动它。”凭借着自己对艺术的坚持和独到的经营理念,陈伦洪的小店生意越做越好。

黄桷树枝繁叶茂,黑水滩河静静流淌,在这群古镇匠人的坚守下,传统手工技艺在变与不变间,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