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军地抗洪抢险综合应急演练现场的队伍。 记者 刘嵩 摄
华龙网5月9日16时50分讯(记者 黄宇)今(9)日上午10点,北碚区突降暴雨,歇马镇突发山洪,小磨滩河出现超标准洪水,3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堰塞湖形成,情况紧急,亟待救援……以上这一幕,发生在重庆市2017年军地抗洪抢险综合应急演练现场。
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发布了立即转移的命令,要求各村组织干部和民兵按照防御预案的转移路线的要求,迅速组织受威胁区域村民有序撤离。 记者 刘嵩 摄
随着暴雨持续,灾害升级,出现山体滑坡,甘家桥水库水位急剧上升,出现漫坝危险,同时水库大坝内坡出现垮塌,严重威胁大坝安全。北碚区防指启动防汛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并向市防办请求市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增援。
出动无人机对堰塞湖区域进行空中侦察和监测,确定被困人员准确位置。 记者 刘嵩 摄
随后,市级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队快速集结赶赴现场,一批“高精尖”设备随之参与演练。
武警船艇支队负责水上搜寻和被困人员转移。 记者 刘嵩 摄
先是无人机对出险区域进行空中侦察和监测。这种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超视距、超长巡航能力,能够全天候在危险环境中作业,它具有图像自动回传、热成像、远程喊话、照明和紧急运送救生物资等功能,可以实时传输受灾现场情况,快速为抢险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记者 刘嵩 摄
紧接着,武警重庆总队船艇支队出动8艘冲锋舟将河滩地受困群众转移至临时安全安置点。在临时安全点内停放着应急净水车,这种净水车采用双极反渗透系统,可净化江河、湖泊、池塘等水源,净化后水质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净水能力达每小时3立方米,可同时满足千余人的安全用水需求。
应急演练现场:一处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滑坡体涌入小磨滩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坝体已出现渗水,渗水混浊,可能出现垮塌,严重危及下游沿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 刘嵩 摄
在救援的过程中,因距离较远,救援人员使用了便携式救援抛射器对孤岛上被困人员发射救援设备。这种便携式救援抛射器是利用喷气推进原理实现远距离抛射,最大有效抛投距离250米,具有机动性好,救生范围大,救援速度快等特点。
应急演练现场:根据堰塞湖抢险方案,武警水电第八支队采用“精准放点、水下布孔、微差毫秒爆破”的战法进行堰塞体爆破。 记者 刘嵩 摄
与此同时,市水文局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测量机器人和水文测速仪对因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进行水文监测。武警水电第八支队根据灾情侦测组反馈的信息,快速出动抢险人员、重型装备,按照道路抢通、抽排水排险、堰塞体爆破、导流槽开挖等流程进行险情处置。
导流槽开挖采用的是短臂挖掘机左右岸交错开挖的方法,在上下游交通便利的情况下,使用此法有利于扩大工作面,加快导流槽开挖进度。两台短臂挖掘机将开挖的土石料反向转移至后方,再由后方挖掘机接力工作,完成最终的装料转运。 记者 刘嵩 摄
北碚区人武部、武警重庆总队第八支队和北碚区防汛抗旱服务队组织人员加高、加固水库大坝,及时排除了险情。
最后,被困群众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各类次生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抢险队员们正在奋力进行加高加固大坝的作业,作业中沙袋分层砌筑、排列紧密,错缝搭接,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险情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 刘嵩 摄
“目前,重庆已进入汛期,演练为实际灵活应对各种险情打下了坚实基础。”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卢峰介绍,此次演练中参演队伍达八支,基本囊括驻渝部队的主要技术兵种,参演人员达400余人,观摩人员300余人,为近年来参演队伍、人员数量最多的抗洪抢险综合应急演练。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主任孙金平介绍,本次演练进行了队伍机动集结、水上救援、转移安置、心理抚慰、堰塞湖处置、大坝排险、军地信息共享等多个科目,出动了无人机、长臂挖掘机、喷泵式冲锋舟、潜孔钻机、应急电源车、应急净水车、长距离救援抛射器、大型应急照明设备等抢险救援装备,共计60余台套、价值超过3000万元,为近年来装备出动最多,科技化程度最高的抗洪抢险综合应急演练,市防汛抗旱中心还在演练现场召集厂家对新设备进行了推广。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