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等精神,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近日,重报集团开展了“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重报青年记者‘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各媒体记者深入重庆革命老区采访,生动讲述革命老区人民追梦、圆梦的感人故事。今(12)日,本网刊发主题采访第一期《“愚人村”老人的安居梦》。
华龙网 4月12日6时讯 (记者 黄宇 见习记者 张勇) 为圆一个安居梦,每个人的做法不尽相同。时下,不少年轻人的做法,都是选择在城里贷款买房,然后每月为了房贷殚精竭虑。安居梦似乎只发生城市,独属于年轻人。然而,远在重庆市城口县山区农村居住的万后芝老人,今年都64岁了,她近几年也为了圆自己的那个安居梦而夜不能寐。尤其特别的是,她的夜不能寐是因为自己的第五套房。
仓房村村民万后芝与她喂养的母猪 见习记者张勇摄
家住山区 为第五套房夜夜难眠
万后芝,女,64岁,与老伴刘立明同岁,育有三女二子,家住城口县龙田乡仓房村二组。而仓房村,地处城口县龙田乡西部,距离乡场镇3.5公里,距离县城7公里,位于仁河一侧的高山上。三十多年前,仓房村还有一个不大入耳的绰号——“愚人村”。
“龙田乡在全县最差,仓房村在全乡最差。上世纪八十年代未,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邓宏柱来到这里采访。邓宏柱发现,当地村民不但生活贫困,部分住在岩洞、窝棚里,而且有的村民居然不太会说话,像是哑巴和傻子,一百多人的小村里有20多个这样的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邓宏柱写了一篇内参《贫穷愚昧藏一角》。由此,“愚人村”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为城口县贫困的标志。”重庆市城口县龙田乡党委书记王定辉介绍。
仓房村对岸的人家 见习记者张勇摄
“愚人村”的名字不胫而走之后,各级党委政府连续开展了多次对仓房村进行扶贫攻坚工作。虽然,骡马道修好了,良种良法对种植养殖都有所改善,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再也不用住岩洞窝棚了。但是,因为山势陡峭,容易造成滑坡,加上手里面并没有什么钱加固地基,万后芝与她的老伴在2015年以前换了3次房子,安了四次家。
去年新修通往仓房村的公路 见习记者张勇摄
“第一次是住窝棚,住了几年就要倒。第二次是买了一套原来地主留下的棒棒房,住了几年房子也危险。第三次修的是土房子。等土房子垮了,我们第四次的修石头房子。”万后芝的老伴刘立明说。
平均10年换一次房子,本来老两口再也不想换房子了。只要老伴刘立明外出打工,一年赚回2万多块钱,万后芝大可安稳度日。然而,就在5年前,刘立明去医院检查出来患上了肺气肿,家里的活就全落到了万后芝身上。
万后芝家的老房子 见习记者张勇摄
“五年了,反正就是指望我,种菜回来还要煮饭、喂猪,他煮饭都不行。每年住医院要住一两次,去年就花了1万多。我的三个女儿都已出嫁。两个儿子呢,其中一个杳无音信,其中一个远在河南上门。家里还有个孙子在屋读书,需要照看。”万后芝介绍。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乎与此同时,老两口的石头房子墙体开裂了。按照老人的话说,是“落大雨大漏,落小雨小漏”。
老两口因病返贫 安居之梦谁来圆
本来可以脱贫,却又因病返贫。在墙体开裂的房子里面住着,万后芝和她的老伴一时没了主意。
好在,去年龙田乡一个扶贫搬迁安置的项目,解决了老两口的大问题。
万后芝老两口与孙子在新居一起看电视 见习记者张勇摄
“我们计划新建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实现30户村民下山集中居住。去年基本完成两个,实现25户集中居住。考虑到万后芝的老伴因病返贫,房子墙体开裂,我们把万后芝一家也计划在内,就安置在离她家50多米的集中点。”重庆市城口县龙田乡党委书记王定辉介绍。
“他们这块搬迁过程当中,我们第一是从政府这块给他们协调土地。把土地征收过来以后把山腰挖平,砌堡坎。然后就把搬迁户集中起来开会,一个一个规划好,通过抓阄的形式决定哪户人家建哪儿。搬迁户当中的建卡贫困户,我们还给他们12万块钱的现钱。一般贫困户就是用底级指标,每户给11000块钱。”龙田乡纪委书记、驻村干部黄佐云说。
政府去年开始建房,万后芝一家今年2月就搬进新居。在亮堂堂的三层小洋楼里住着,万后芝和她的老伴笑得合不拢嘴。
“住在这个房子里,感觉多舒服的。像老伴生了病,住进来心情也好一点了,还可以在外头转起耍,去年住院回来一个月都起不了床。”万后芝表示。
仓房村村民万后芝高兴地指着自己的新居 见习记者张勇摄
以前住的地方比万后芝的更加偏远,今年2月搬到集中安置点作为万后芝邻居的陈心超,同样是乐不可支。
“以前住在老房子,不管卖个猪还是卖个啥子都不方便,像我们走路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公路通到居民点,啥子都可以了。以前,米要到场上买,到河坝背,背到半山腰还要请马儿驮上去,还要给马儿20块钱一天的运费,那个时候米才60多块钱一袋。”陈心超介绍。
“6+2”政策体系 全村人才能真正富裕
万后芝一家与陈心超一家,仅是城口县龙田乡去年扶贫工作的两个缩影。据了解,仓房村下辖6个居民小组,共245户,852口人,原有建卡贫困75户289人。其中,2015年脱贫22户58人,2016年脱贫38户170人,2017年计划整村脱贫。
为此,龙田乡近两年来,不但把有意愿的贫困户搬到交通更为便利的居民点,而且通过募集资金改建学校、财政减免建卡贫困户医疗保险、发展订单农业、提供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实施公路硬化工程等多方面实施“6+2”政策体系,同时大力开展脱贫光荣互评比等精神脱贫活动,努力让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真正过上富裕的生活。
“像中药产业这些,包括桫椤、核桃、厚朴,我们全村都是覆盖了的。政府统一给他们购种苗,农民平时负责管理,一年补助几百块钱。再一个就是养殖这块,我们给他们提供种源,有生猪、山地鸡。其中,去年和今年,一般农户每年可以得到一头仔猪,建卡贫困户每年两头。现在,我们专门针对建卡贫困户又协调了一个蔬菜公司做订单农业,农民负责生产,公司负责回购。种类除蔬菜外,还包括山地鸡、生猪等。在农民种植养殖过程中,蔬菜公司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龙田乡城建办主任、驻村干部卢毅介绍。
仓房村村民陈心超在新路阳台晾衣服 见习记者张勇摄
村民万后芝、陈心超两家,都在去年响应政府扶贫政策种植的桫椤、核桃、厚朴。据说,三种植物最早三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村民万后芝、陈心超越来越感觉到生活有奔头。
“现在有一个孙子打工,我在家种地、养猪,鸡也喂得有。母猪才下崽,这一次不顺趟,下12个剩了4个,4个还是多乖的。”村民万后芝说。
仓房村村民陈心超 见习记者张勇摄
“像我们这些不能外出打工,就是在屋里种些小菜、苞谷、洋芋。我有两个娃儿。小的是妹妹,在读高中。大的那个是男娃儿,现在在重庆打工。他一年还是挣得到几万,每个月都要寄回来,他如果上4000那个位置就打3000。过年的那个时候,他就打了一万多块钱。”村民陈心超介绍。
“1997年以前,仓房村初中文化的有19人,高中文化的5人,大学生一个都没有,剩下的全部是文盲。去年,仓房村初中文化的177人,高中文化46人,大学生27人。现在,哪个还敢说仓房村是‘愚人村’?”城口县龙田乡党委书记王定辉自豪的说。
推荐